蔡襄文化活动园,一堂浸润着墨香的家风课悄然展开。学生讲解员蔡彦乔为大家讲述蔡襄与一盏油灯的故事,细数“勤俭夜读”的励志往事,还原这位北宋名臣自幼传承的节俭家风。在蔡襄史迹馆内,副会长蔡春华热情地介绍着一代廉吏蔡襄和开封府的故事;讲解员蔡芮昔“辞官侍母”的孝亲故事——蔡襄在三司使任上,为侍奉八旬病危母亲,不惜频繁请辞照料汤药,践行其家训《论忠孝》中“事父母曰孝,天之性也”的箴言。在蔡襄一生事迹展区,同学们观看了《北宋廉吏史记蔡襄》等极品。在书法体验区,学生们临摹“孝”“廉”“俭”等字幅,指尖感受笔墨韵味,心中种下品德种子。“蔡襄曾孙蔡洸卸任时变卖银鞍当路费,真正做到了两袖清风。”学生蔡夏卉临摹着“廉”字感慨,“好家风就是要一代代传下去。”
在民俗区,民间艺人蔡起德正手把手传授传统制灯技艺。学生认真打磨木架、粘贴灯面,将“勤俭持家”“孝亲敬老”等家训关键词镌刻其上,制作出独一无二的“迷你家风灯”。随后,大家手持花灯模拟“万人圈灯”巡游,循着先辈足迹绕行广场,复刻出“密密匝匝如盘龙”的传统场景 。“原来我们举的灯龙,是蔡襄主持建造的洛阳桥的象征。”参与巡游的学生蔡宇智说,“跟着大家一起圈灯,更懂了‘勤俭团结’的意思。
活动进入总结阶段,学生们分组完成《东海中心小学学子赴蔡襄文化活动园开展家风文化实践活动探究手册》,收录蔡襄孝亲勤俭清廉典故;创作家训书法册、创意书签,将临摹成果转化为传承载体。
莆阳春暖,家风绵长。东海中心小学的“行走的思政课”,以墨为媒、以灯为引,在馆校社联动中让抽象家风变得可感可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动手能力,更让“孝亲、勤俭、廉洁”的传统美德在实践中扎根生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