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片区语文教学交流,探索经典文本的多元解读路径,11月4日上午,城厢区高中片区跨校语文教研公开课活动在莆田第五中学九华分校学校成功举办。来自莆田第五中学的朱霞清老师与莆田第五中学九华分校的陈芳芳老师围绕鲁迅经典杂文《拿来主义》展开“同课异构”教学展示,以各具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扎实的课堂功底,呈现了两场高质量的课堂。
课堂上,朱霞清老师的教学聚焦“破立论证”这一核心写作手法,以清晰的逻辑架构层层递进。通过梳理文本中“破”(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与“立”(提出拿来主义)的论证脉络,结合典型语段解析,让学生精准掌握议论文“先破后立”的写作技巧。课堂高潮环节,朱老师设计即时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论证方法从两个“文化病症”例子中选取一个来阐述,朱老师借用“写作评价量表”进行现场精准点评,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实战写作能力,充分体现了“以练促学”的教学理念。
随后,陈芳芳老师则以文本深度解读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沉浸式走进文本。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致剖析“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危害,在层层深入的提问中,帮助学生厘清“拿来主义”的核心内涵与本质要求。在此基础上,陈老师进一步拓展延伸,结合现当代新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当代文化借鉴与创新的标准”,将文本学习与现实思考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文化思辨能力,让经典文本焕发出新时代的生命力。
课后的集中研讨环节,两位授课教师分别分享了各自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参会教师围绕两节课的教学亮点与优化方向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朱老师的课堂注重写作方法的落地实践,实用性强;陈老师的课堂深耕文本解读,兼具深度与广度。两种教学风格虽各有侧重,但都紧扣核心素养目标,为《拿来主义》的教学提供了多元范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