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福建莆田城厢区:深耕“近邻”党建模式 提升为民服务质效

来源:中国城市报“城市党建”周刊 时间:2025-11-14 15:02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深化拓展“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通过组织在邻里共建、难题在邻里共解、服务在邻里共享,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倾,破解城市社区发展资源闲置、动能不足、服务不优等治理难题,持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目前,全区社区网格党组织覆盖率达100%,超92%矛盾纠纷实现就地化解,平安建设考评连续八年位居全市第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织密组织网络

  增强“聚邻”合力

  “以前物业费难收,服务跟不上,大家意见很大。现在街道党组织领着干,‘家门口’的事有人管、管得好,我们住着舒心多了!”家住城厢区霞林街道安置小区的陈女士对社区里开设的“红色代办”窗口赞不绝口。

  面对安置小区普遍存在的物业进驻难、收费难困境,霞林街道率先探索“街道领办+群众参与+企业投入”创新模式,成立了由党组织领办的木兰陂物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我们采取企业先期投入、政府兜底保障、实行低收费的方式,每平方米每月仅收0.24元物业费,物业费收缴率跃升至92%,成效实实在在。”据公司负责人陈建福介绍,公司由街道下派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聘请专业律师全程指导,服务团队主要从辖区专业人员、网格员、楼栋长中选聘,以“固定+合作”模式提供兜底服务。

  此外,城厢区还在全区层面织密“红色管家”服务网。141名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物业监督员,18名社区(小区)“两委”成员与物业实现交叉任职,更有200多名党员中心户和物业骨干被推选为“红色管家”。

  城厢区依托区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建立了覆盖区、街道、社区三级的物业党建联建机制,定期研究谋划,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任务落地见效。深入开展“红管家暖万家”近邻党建工作,在实现小区党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调机制,有效破解长期困扰居民的治理服务难题,让“家门口的服务”落地生根。

  汇集多元力量

  激发“友邻”活力

  “退休了还能在社区发挥余热,看到邻里矛盾化解了,环境变美了,心里特别满足。”家住城厢区龙桥街道龙桥社区和成天下小区的老党员张荔华道出了许多老同志的心声。此前,他因在社区工作中的优秀表现,荣获“八闽银发先锋”称号。在城厢区,像张荔华这样退休还活跃在小区党支部书记、网格长岗位上的老党员就有135名。

  今年来,城厢区持续深化“清风润莆田、和善满城厢”月行一善行动,组建了58支党员专业服务队,累计认领并实现居民“微心愿”420多个,特别是龙桥街道太平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成天下小区“老书记工作室”等省级示范点,持续激发着“银发先锋”的治理能量。

  城厢区着力盘活社区人才资源,通过深入开展“身边的榜样、道德的力量”主题活动,挖掘宣传“最美家庭”等身边典型,并建立覆盖医生、教师等500多名专业人士的“社区能人库”,月均为居民提供义诊、咨询等专业服务800余次。创新组建“邻里帮帮团”服务矩阵,甚至将快递小哥吸纳为流动网格员,凭借走街串巷的优势,累计上报有效治理线索280条,形成了“随手拍、即时办”的治理闭环。

  治理的“源头活水”更在于培育新生力量。今年来,城厢区实施“三年育苗”行动,成立了全市首家街道社区治理学校,采取“外邀专家+内请骨干”模式精准培训了130名社区后备干部。通过“1名书记+2名导师”的帮带机制和跟岗锻炼,后备干部们在社区“两委”、网格长等岗位上得到充分历练,为基层治理储备了坚实后劲。“在治理学校学理论,跟着书记导师跑现场、调纠纷,这种‘育苗’方式让我快速成长,服务群众更有底气了。”刚刚成功协助调解一起邻里纠纷的下磨社区后备干部林丽贞对此感触颇深。

  聚焦群众所需

  打造“睦邻”港湾

  “有了这个专业帮手,业委会运作更规范,业主、物业沟通更顺畅,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小区’。”城厢区龙桥街道圳湖社区党支部书记翁德源介绍道。社区创新服务模式,引入由社工、律师、财务、医生等组成的专业“执行秘书”团队,负责日常事务协调、物业服务质量闭环监督及24小时热线响应,重点保障“一老一少”需求,深受居民欢迎。

  专业力量解决了服务“最后一米”的问题,而长效的和谐治理离不开畅通的议事渠道。近年来,城厢区设立“邻里茶叙室”“移动议事亭”等灵活平台,完善“两代表一委员”驻站接访制度,形成“业委会提议—党支部审议—联席会议商议—业主大会决议”的规范议事程序,已累计商议解决小区大小事务超1200项。“秀金智心服务义警队”“阿豹调解室”等特色品牌的培育,更推动90%以上的邻里矛盾就地化解,营造了“邻里事、邻里议、邻里定、邻里办”的和谐氛围。

  服务阵地的融合升级也惠及千家万户。近年来,城厢区标准化建设157个党群服务中心(站),聚集群众需求拓展“一室多用”模式,整合小区内公共空间,丰富“四点半学堂”“暖‘新’驿站”等功能,累计开展健康义诊等民生活动800余场,惠及群众3.2万人次,“15分钟党群服务圈”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从破解治理难题到凝聚邻里温情,城厢区通过深耕“近邻党建”,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邻里守望互助的城市善治新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