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俊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建新品牌、培育壮大链主企业的建议的提案》(第2025007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复如下:
一、关于“政策支持”的建议
一是政策筑基产业提质。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行动方案,重点围绕我区主导产业鞋服产业、特色产业食品产业、未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及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大规模、较强实力、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持续落实省市级电子商务、专精特新、质量奖等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品牌企业、链主企业给予资金补助(如电商平台服务费补贴、出口奖励等),2024年已争取资金超2000万元,惠及28家企业。制定细分行业专项扶持计划,如鞋服产业“小单快反”产能对接、预制菜产业绿色工厂建设等,首批试点8家企业入驻供需公共平台。
二是优化企业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政企对接活动,组织企业参与招商推介会、供需对接会等活动,2024年累计举办希音招商、纺织鞋服创新大会等专题活动15场,覆盖企业超100家次。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质量技术帮扶行动,从标准制定、质量认证、品牌培育等多维度赋能企业。在质量认证方面,重点推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帮助小微企业规范管理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在品牌培育上,积极推动“莆田鞋”集体商标授权,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
二、关于“科技创新”的建议
一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政府主动牵线搭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促进企业与中科院物构所、莆田学院、北理工东南信息研究院等1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开展技术攻关、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去年以来,组织锐马电气、中科华宇等7家企业赴中科院物构所开展产学研及人才对接活动。聚焦攻关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储备新技术需求、新课题,鼓励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的研发和应用,2024年获科技计划项目14项经费560万元,2025年已组织申报2025年科技计划项目14项。支持企业建设创新载体,如亚明食品设立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推动预制菜研发中心落地。
二是培育科技型企业梯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行动,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加大鞋服、食品、建筑、技术服务等各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提高创新驱动发展动能。2024年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入库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6家,全区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9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情况位居全市前列。聚焦鞋服、电子信息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鼓励申报专利(全区有效发明专利629件),培育11家省级、10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三、关于“品牌建设”的建议
一是打造产业品牌矩阵。鞋服产业:以“莆田鞋”集体商标为核心,授权萨拉曼、华丰制鞋等6家自主品牌企业。通过“产业带 + 电商”模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拓宽品牌销售渠道;联动木雕、南少林武术等非遗文化元素,丰富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附加值。食品产业:支持亚明食品等预制菜领军企业申报“胡润百强”“绿色工厂”等荣誉,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推动“华亭龙眼”“常太枇杷”等地理标志产品纳入全国特色农产品名录,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拓展品牌营销渠道。举办“莆田工匠杯”电商大赛、直播带货比赛等活动,激发企业创新营销活力。联合京东、抖音等知名电商平台开展 9 场培训,帮助企业提升电商运营能力,助力“城厢好物”线上销售。借力“村 BA”篮球赛、非遗展演等文旅活动,提升品牌曝光度,上半年文旅收入达53亿元,同比增长17.6%,实现了文旅与产业品牌的相互赋能。
四、关于“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是聚才引智强平台。积极落实省市人才政策,现有省级高层次人才12人(含B类3人)、工科类青年人才1人。2024年推荐创业项目34个(8个获省市级资助),推荐省级大中专毕业生创业资助项目20个(2个获资助)、市级项目14个(6个获资助,占全市半数以上)。建成4家市级人才驿站、2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推动优质人才向链主企业集聚。
二是产教融合优服务。联合高校开展鞋服、食品产业专题培训,11家企业参与,培育烹饪、闽菜等技能型人才助力产业升级。开展“首席质量官任职资格”等培训,2024年培训企业超百家,24 家参与质量官培训、12家参加产业链培训,“才子服饰”申报全国质量变革创新典型案例。成立人才服务专班,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解读、创业扶持“一站式”服务,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领导署名:陈旭清
联系人:林海萍
联系电话:0594-2693122
莆田市城厢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5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