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索 引 号: PT03122-2500-2019-00022
  • 发文机关: 城厢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 成文日期: 2019-12-11
  • 发文字号:
  • 标    题: 2019年城厢区文体旅游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
  • 发布日期: 2019-12-24
  • 有 效 性: 有效
2019年城厢区文体旅游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
时间:2019-12-24 20:03

 

 

年初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化体育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扎实做好文化体育和旅游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2019年全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阐述如下:

一、加强主题教育,全面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水平。

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落实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措施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经常下乡,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把为民办实事项目抓好做实。大兴道德守礼之风,积极开展“八不”行为规范,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活动;积极参加扶贫济困、结对帮扶等活动,为华亭镇后山村5户每年捐助1.5万元;通过主题教育使单位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改善,我局林志明同志被评选为2018年度最美文化工作者。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全面落实综治平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切实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营造风正气顺安全有序的工作环境。

二、坚持多途径、广覆盖,文体事业繁荣进步。

一是扎实推进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全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45个(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4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3项)和63个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6处,市级26处,区级29处)。投入资金80万元完成对龙山宫、溪北涂氏祠堂、青龙书社的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下拨资金15万元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富墓”进行修缮。投入50万元对林润故居(含林兰英故居)及陈列馆进行修缮提升,并通过验收。配合市里做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工作。通过组织专家现场勘察、评估、论证,推选“马院游击队旧址、华亭仁和庙、埔柳卓迈墓、溪南进贤宫、南山月峰寺”5处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文物点,申报为莆田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二是深入推进文体惠民工程。2019年1月份在华亭兴沙村举行宣传十九大精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宣传移风易俗活动;2月初至中旬在美术馆举办迎新春中国画展;5月在莆田市美术馆举办了《黄凤荣再创世界名画》巡回展、《“木兰春秋”油画写生作品汇报展》、“弘扬清风正气、建设美丽城厢”廉政主题油画作品展三大主题画展。9月21日在区文化馆举办“向祖国献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青少年美术作品展。截止目前,共计完成公益性文艺演出10多场次,公益电影下乡放映951场次;投入资金684万元对全区未实现有线广播村村响91个行政村中38个村进行覆盖,已完成凤办(林桥村、朱坑村、白洋村等3个村的施工),目前东海镇、灵川镇、华亭镇等3个镇所涉及的35个村的线路铺设已完成,正在对这35个村的设备进行安装,截止目前已全部完工。争取上级资金415万元,建设智慧体育公园1个、多功能运场所1个、笼式篮球场1个、室外健身点12处、室内健身房1个。截止目前已全部完工并验收。华亭镇南湖智慧体育公园已完成设计方案,截止目前正在招投标的前期准备工作,预计2020年可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三是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机制。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等专项治理斗争,围绕“清源”、“净网”、“护苗”、“ 秋风”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违法违规音像制品、非法印刷活动、打字复印店非法经营行为、盗版教材教辅读物、非法报纸期刊、非法安装地面卫星接收设施及涉黄涉政旅游纪念品销售行为等。截止2019年10月共完成审批设立件123件,其中出版物审批设立103件,娱乐场所14件,高危许可6件。出动执法人员3589人次,组织专项执法行动10次,检查出版市场467家次,取缔非法经营摊点16家,盗版音像制品8000多张,盗版电脑软件1200多张,盗版图书9000多册,检查各类印刷企业147共立案2,罚款15500元。坚决打击了各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活动,净化了我区文化市场。与此同时,与各经营单位签订守法经营承诺书80余份。

四是推动体育发展长足进步。竞技体育方面:主要依托区少体校为龙头,全区中小学校为体育苗子基地,做好选苗、输送以及训练,积极参加省市体育赛事,取得了较好成绩:2019年莆田市少年儿童锦标赛历经7个月,于11月19日全部结束,我区代表队参加全部13个大项的比赛,获得八个团体第一;承办跆拳道、武术散打、排球、足球等四个项目的比赛。带入第五届市运会金牌数18枚,居各县区之首。

群众体育方面: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新全民健身活动形式和方法,引导和鼓励群众经常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人群的全民健身体育竞赛活动和健身展示活动,积极利用传统节假日,2019年,共投入35万元举办15项全民健身运动会,已经举办有“爱登娜”杯乒乓球比赛、“卡姬兰”杯跆拳道比赛、“道合”3X3小篮球联赛、羽毛球、篮球、飞镖等13项目比赛。开展体育场地普查。在接到普查任务后,积极主动靠前协调镇、村干部提前做好普查前期工作后,委托莆田学院体育学院进行普查,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全区7个镇街的体育场地普查。共普查体育场地数量1064个,与“十二五”相比体育场地数量增加442个,增涨107.8%;体育场地总面积为843457平方米,面积增加283307平方米,增涨50.58%;全区人均场地面积达到1.95平方米。到2020年全区人均场地面积可达到2.0平方米以上。

三、坚持夯基础、建平台,旅游业发展提档升级。

1、截止2019年10月全区接待游客总量1000万人次,比增14.7%;旅游总收入100亿元,比增13.7%。全区城市休闲文化游、乡村生态游全面开花,九龙谷景区、绶溪公园、南湖公园、常太镇马院村景区、钟潭景区等旅游景点的游客接待量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全域旅游专项行动计划项目进展情况。2019年,列入我区全域旅游专项行动计划共10个项目(含5个市级全域旅游项目)总投资16.93亿元,年度投资3.71亿元,已完成投资2.5亿元,完成率66.3%,其中,我区列入市全域旅游专项行动计划5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44亿元,截止目前完成投资2.43亿元,完成率99.5%。

3、持续开展“厕所革命”补齐民生短板。2019年,新改建旅游厕所8座(其中列入市级为民办实事建设旅游厕所7座),总投资额为222万元。截止目前已全部完成。

4、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积极推进休闲集镇、特色村建设,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海西乡村旅游示范点,把“幸福家园”、“美丽乡村”项目与乡村旅游更好地融合起来,指导常太马院村评定四星级省级乡村旅游村,东海镇坪洋村评定省级旅游特色。帮扶常太镇岭下村旅游扶贫项目游客服务中心周边配套设施及农民健身路建设。积极申报常太马院村红色旅游项目。

5、加强旅游行业安全监管。一是做好节假日、重要节会等旅游安全工作。旅行社加强租用车辆管理,导游行前行中安全提醒,A级景区要加强危险路段、游乐设备设施、水上旅游项目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完善各项安全措施,增加安全提示,落实应急预案。星级饭店重点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工作,按要求做好食品留样,确保不发生食物中毒等安全责任事故。截止到目前,共检查15家旅游企业22家次;共查出安全隐患30处,已整改到位。二是与旅游企业签订承诺书。与15家旅行社、6家星级饭店、2家A级景区签订《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自查自改承诺书》,自查自改期间,企业自查项目共142项,发现问题和隐患32项,整改32项,整改率100%。6家星级饭店登记了《单位消防安全自评自查自改和消防安全承诺登记表》,对星级饭店消防安全基本情况进行摸底。三是切实开展防台防汛工作。加强值班值守,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水汛情况。对所辖A级景区(点)、星级酒店及旅行社传达省、市、区防御台风、防范强降雨工作的有关讲话精神,密切关注台风动向,及时做好上传下达和应急处置工作。对辖区星级饭店地下室及A级景区防汛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督查其成立防汛应急领导小组、制订防汛应急预案、安排汛期24小时值班表、抢险队伍人员名单、抢险器材、物资储备明细等工作的落实情况。要求旅行社把好“合同关”“保险关”“用车关”“培训关”,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特别是高温、台风、雨情、汛情等情况,慎重组团到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及受高温、台风、雨情、汛情等影响区域旅游,特别要加强出境游安全风险提示、出境游客安全宣传、出境游组团社(分社)安全管理,强化出境旅游保险保障。

二、明年工作思路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和整改工作,计划完成1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提升,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践行阵地、群众移风易俗的宣传阵地和活跃乡村文化的活动阵地。

(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全域旅游专项行动计划,力争新增大型综合旅游项目以进一步完善我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继续推进为民办实事旅游厕所建设,计划新改旅游厕所8座。

(三)有序引导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与“幸福家园”、“美丽乡村”建设等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鼓励发展以田园采摘、民俗体验、生态休闲等为主体的乡村体验综合体。落实美丽休闲乡村创建工作,重点打造花果埔柳、乡村岭下、马院人家、绶溪公园等一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不断完善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导览标识扥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游览环境,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将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资源互补、资源共享、资源共赢的良好局面,助推乡村脱贫工作。从旅游扶贫规划编制、资金支持、政策扶持、人才培训等方面着手。

(四)完善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中小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支持足球场地设施、中小型居民健身中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建设。我区2020年预计新建多功能运动场所3个、笼式篮球场1个、室内健身房2个、室外健身点12处。构建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15分钟健身圈。形成与绿道网慢行系统等相互串联的体育设施网络。

 

 

 

城厢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019年12月11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