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城厢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城厢区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于12月26日、24日分别闭幕。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许多布局、观点、名词让人眼前一亮。时值区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的特殊年份,站在谋划下一个五年工作的历史节点上,这次该区两会的召开,意义格外不同。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城厢将按照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和“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的新要求,坚持以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为目标,打造城市新区,推动产业升级,集聚产业优势,建设美丽城乡,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机制,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打造“人文宜居新城厢,建设美丽莆田先行区”。
产业先行着力打造实力城厢
冬日时节,来到城厢华源工贸增资扩产项目——华源纺织城项目施工现场,1号和2号厂房主体结构已基本形成。该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预计明年2-3月份即可实现投产,届时实现年产值35亿元。
这几年来,城厢工业加快集聚,累计新增亿元企业4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入园企业达327家,基本形成纺织鞋服、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工艺美术等四大产业集群。农业稳步发展,省市农业龙头企业达25家。三产持续繁荣,累计净增限上商贸企业188家,万达广场、喜盈门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实现开业并成功运营。安福电商城、莆田国际油画城、嘉新建材城等一批专业市场年销售额超500亿元。
过去的五年,是城厢基础建设更加完善、城乡功能不断优化的五年。累计实施1356个重点项目,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35亿元。莆永高速、三紫路建成通车,324国道城厢段白改黑、濑榜路拓宽改造等工程完成建设。
今后的五年,城厢将继续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两轮驱动,着眼“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城厢产业升级版。
深入实施工贸企业“三转一市”,做优存量,做大增量。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培育扶持动漫游戏、体育休闲等新兴产业。以“安福-华林-洋西”电商城为龙头,着力培育壮大电商自主平台、自主品牌,至2021年建成全国知名的电商集聚区和跨境电商示范区。围绕区委提出的“1234”工程,加快产业集聚,重点规划建设“三园三城”,力争用3-5年打造一批产值达10亿元乃至100亿元的集中园、集中城。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力争新增国家4A级景区4个以上,逐步构建旅游“一心二轴四区”。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名特优农产品,推广农村电商,推动“一产接二连三”互动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至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超过5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2万元以上。三次产业比例更加合理,达到3∶41∶56。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00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收入分别超过47亿元、35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民生先行着力打造幸福城厢
一幢幢笔直的高楼、简约大气的黄色外墙、宽阔的楼间距……在泗华滨溪片区二期改造项目现场,几百名建筑工人们正在忙碌。该安置房项目攻坚有力,已经基本落架,下一步将进行小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绿化建设等,预计明年年底即可交付。
过去的五年,城厢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每年把80%以上的新增财力用于改善民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965套,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万人,低保补助、五保供养、城乡医疗保障标准逐年提高。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建设新校区16个,新建校舍120幢、34万平方米,“教育强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创建工作分别通过省级、国家级评估验收。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启动区医院新址建设,扩建华亭镇和常太镇卫生院,完成64所村卫生所提升工程建设。计生“国优”工作持续巩固,连续四年获得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荣誉。
未来,城厢将继续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到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落实教育强区战略,加快教育集团化和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到2021年,新建12所学校,改扩建19所学校,进一步解决“就学难”问题。同时,将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区级医疗联合体,优化中心城区医疗资源配置。全面实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至2021年村卫生所全部回归公益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慈善福利事业,推进“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实现社区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全覆盖。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覆盖范围,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努力健全三级文体设施网络,持续推进重点文体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化“三化一龙头”,全面推行大网格化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生态先行着力打造美丽城厢
一座座样式新颖的农家小楼错落有致,水车、多功能运动场……行走在常太镇马院村,犹如步入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近年来,城厢区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卫生环境明显改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创建国家级生态镇(街道)5个,新增城镇绿地面积36万㎡,新增城市公园3个、农民公园14个,建成区绿地率达39.4%。积极创建全国森林城市,累计造林绿化7.7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2.5%,居全市第一。
下一步,城厢区坚持规划引领、区域协同,挖掘人文内涵,统筹宜居城乡,提升城乡空间品质。城市建设重点围绕木兰溪这一发展主轴,建好建美城市“西大门”。重点规划建设“四小镇四中心”,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宜业宜居环境。深入创建美丽乡村,彰显“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独特风貌,2021年全面完成创建工作。
此外,城厢还将积极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施环保网格化监管,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健全环保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体系。并加强生态村镇建设,实施东圳水库等重要水源区域的保护工程,创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严守生态保护底线。
全面实施“建绿、扩绿、补绿、透绿”工程,重点推进北渠、木兰溪、延寿溪等河道景观工程建设,到2021年实现新增城镇绿地面积120万㎡。全面推行“河长制”,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工程,新建生态水系70公里,实现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城镇截污纳管、农村污水处理基本覆盖,垃圾河、黑臭河基本消除,内河水质明显改善,木兰溪流域干流和城镇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构筑“河畅、水清、岸绿”的安全生态水系,打造水生态文明先行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