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化,海丝精神,人文交流。昨日,来自海内外的领导嘉宾、妈祖文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世界妈祖文化论坛。这是在莆田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会议。
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是跨国家(地区)的政府机构、学术团体、民间组织以妈祖文化为纽带、以民心融通为目的的沟通对话的综合性文化类论坛,将为世界各国妈祖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平台,推动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进一步凝聚全球妈祖文化机构和人士共识,强化华人华侨与祖国的精神纽带作用,展示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真诚愿望,推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心交融,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文化交流合作。
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主旨演讲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当日下午,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专家学者、海外人士和福建省领导围绕“海丝精神,妈祖文化,海洋经济,人文交流”等主题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引起与会人员的热烈共鸣。
千百年来,妈祖一直在默默践行着自由、文明、包容、和谐、正义、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她是广大航海者的精神依托,给了远渡重洋的信众战胜灾难的希望、信心和勇气,激励华人开拓进取,发展海上交通与贸易,同时成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重要的文化纽带。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余兴光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促成了以“海”为纽带、以“海”为桥梁,以“海”共谋福祉的世界,海成为连接各国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网络的重要通道。中华民族在开拓、经营海上丝绸之路的进程中,在广泛进行商贸合作、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牢固的精神纽带,妈祖文化就是典型的代表。妈祖故事的口头相传和神话事迹,反映出妈祖在民众心目中是善良、智慧、正义与希望,这对我们发展和弘扬妈祖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契合点。生态文明建设和妈祖文化一样,都是福建省的亮丽名片。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可以互相结合、相得益彰。
妈祖文化凝聚着海洋文化的精华,具有世界文化共性,代表着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是海洋文化的一面光辉旗帜。这次参会吸引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会场随处可以看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给论坛增添了一股清新的“洋气”。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玛丽这几天很忙碌,参加各个活动,成为媒体聚焦的“红人”。昨日下午,她再次登台作主旨演讲。她说,海上丝绸之路带动了加拿大的繁荣,也为妈祖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土壤。有华人的地方,就能看到妈祖文化的印记,这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共识和身份认同。她身边的很多华人会寻根谒祖,到中国寺庙、宫庙寻找文化元素,所以这些文化元素凸显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妈祖文化的传播需要长线思维,要有远见卓识,很重要的一点是,文化传承需要不断分享。最好的保护就是当地社区积极参与其中,保护妈祖文化村落和遗址,让妈祖文化在各个不同国家的社区内得到广泛传播,把内涵变得更加深厚,增添时代特色。
法国自然史博物馆主任研究员柯孟德曾长期居住台湾,这是他第一次到妈祖故乡。对于参加此次论坛,他显得很兴奋。“我在法国是专门从事中国文化研究,在此次论坛上,我认识了大批中国学者,让我能够发现妈祖文化中更丰富的内涵。”柯孟德说,他参加过世界各地的文化论坛活动,这是莆田第一次举办世界级论坛,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十分不容易。他建议,要办好世界妈祖文化论坛,要想方设法邀请更多学者参与,特别是邀请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将妈祖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民间信仰做比较研究,提升国外对妈祖文化的研究兴趣。这需要莆田不断将妈祖文化推广出去,推广的方法很多,比如邀请国外的艺术家,针对妈祖开展一系列的采风创作,用国外的艺术手法把妈祖形象带到世界各地。除了利用艺术的方法,还可以请来各国作家,让他们了解妈祖,创作妈祖文学作品,以此丰富外国学者的想法,吸引人们将目光投向这里。
妈祖信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就成为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今年,妈祖故里更是喜讯频传:妈祖文化写入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莆田成为中国9个海丝“申遗”城市代表之一、湄洲妈祖祖庙也入选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首批文物点、世界妈祖文化论坛获批举办……这些亮点也成了与会专家学者高端对话的重要议题。他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也是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之路。因此,举办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正逢其时,十分有必要,大家都相聚在这样一个高端洋气的平台进行面对面交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必然会民心交融,实现合作共赢。
共享海丝精神财富
本报讯 昨日,经过2天半的集中研讨,第二届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副市长张丽冰,莆田学院党委书记陈柴生,莆田学院校长、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永苍,以及来自法国、加拿大、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世界各地的妈祖文化研究知名学者出席闭幕式。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林国平在会上公布了本次研讨会优秀论文名单。王震中的《让妈祖文化的三大功能服务于我国当前发展战略》等30篇论文获得论文优秀奖。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这一主题,通过主旨演讲和分组分会场研讨等形式,就“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妈祖文化在地化”“妈祖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妈祖艺术与体育文化”“妈祖信仰发展史”“妈祖文献资料发掘与考辨”等议题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专家学者们广泛交流,深度对接,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掘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共享海丝精神财富。
闭幕式上,中外友好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柯志华向我市赠送了一幅以妈祖为主题的油画。张丽冰向油画作者画家赖东民颁发了市博物馆收藏证书。
交流学术研究成果
本报讯 昨日,妈祖文化与海洋精神国际研讨会继续在湄洲国际大酒店举行。数十位不同研究方向的海内外专家,分别围绕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探寻妈祖文化融入海丝大局、服务海丝战略的契合点,进一步扩大妈祖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当日上午,研讨会分成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妈祖文化与海洋民俗遗产、妈祖文化与海洋生态文明3个分论坛,同时进行。参加发言的专家学者都精心准备,精彩的观点总能引起专家们的共鸣,现场不时响起掌声。
在分论坛各位专家学者发言结束后,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副所长、教授张新鹰进行了评议。他说,各位学者的发言集中地反映了妈祖文化研究在多学科领域所具有的学术价值,从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人类学等角度,采用调查、文献梳理研究、宏观叙述和微观考证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相关的新进展,令人开拓眼界,增长见识。通过此次研讨,大家对妈祖文化和海洋精神有了进一步了解。妈祖文化在华人华侨当中的深厚影响,和她所具备的柔性特质,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对于加强海丝沿线各国各民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互建,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此次分论坛的召集人、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巡视员刘常标说,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经济共赢、文明互鉴的合作范本。妈祖文化是海洋精神的载体和动力,海上丝绸之路之所以通达世界各地,因为有妈祖的庇护。当下我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仍然需要妈祖的护航、妈祖文化的浸润和促进。妈祖文化将会大有作为,以妈祖文化为引领,树立合作共赢理念;要以妈祖文化为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妈祖文化为纽带,促进区域经贸合作。
加强妈祖文化研究
本报讯 昨日,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理事会一届三次会议在海源国际大酒店召开,会议总结了近两年研究会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并对下一年工作作了具体部署,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理事会成员参会。
近年来,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开展了多次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撰写了适用性较强的决策咨询报告,为“海丝”战略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联合了莆田学院开展妈祖文化科研工作,提升妈祖文化学术研究成果层次;加强妈祖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为学术研究提供资料信息支持。
下一步,该研究会加强妈祖文化研究,完成《妈祖文化年鉴》、《妈祖信仰世界传播史》、《妈祖学辞典》编撰工作,完成《妈祖学概论》(第二版)修订出版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立项;继续为我市参与海丝申遗等提供智力服务,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相关学者加强学术交流。
会议提出,做大、做强妈祖文化研究会,要以成为全国性的妈祖文化研究会为目标,加强与各地妈祖研究单位、团体及个人的联系。
参会专家学者:把握重大历史机遇
昨日,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主旨演讲举行。高规格的盛会,国际型的论坛,大规模的聚焦,在参会的专家学者中引起反响。大家普遍认为,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已上升为国家举措,要好好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继续弘扬妈祖精神,努力构建妈祖文化中心。
“此次论坛举办得很成功,各项细节很到位,演讲具有代表性。”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周金琰说,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妈祖圣地举行,是妈祖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中,促进与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经贸发展,实现了一个跨越。论坛上宣读的湄洲倡议,把妈祖文化在世界上的作用,以及将来的发展,作了明确的阐述,这将引起世界上更多国家的关注。妈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活动的举行,将延伸出更多相关活动,让世界更了解妈祖,更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走向世界。
“参加论坛,听了演讲,收获满满。全国、全世界各界探讨妈祖文化,演讲者的角度,具有大格局,高视野,这说明妈祖文化不再是区域文化、地方文化,而是世界文化,成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已从莆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林明太说,此次举办这么高规格的论坛,是妈祖文化走出莆田,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这样的论坛能够吸引各方媒体的关注,吸引各方力量的关注,有利于推动妈祖文化中心的建立。这对莆田的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林明太认为,妈祖文化有五大领域值得研究,即妈祖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弘扬,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之间的关系,妈祖文化与两岸和平发展之间的关系,妈祖文化与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妈祖文化产业的研究。此次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主要是以妈祖文化与海丝的关系作为主旨演讲,希望今后能拓展其他研究领域的演讲,让更多学者登台阐述观点,使论坛更加丰富多彩。
许多外地学者也盛赞论坛。天津社会科学院教授莫振良是第二次前来湄洲岛参加妈祖文化旅游节,并参加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此次论坛,聚集世界各地的学者,共同讨论妈祖精神,探讨在当今世界经济文化下,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发挥妈祖精神,开创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大家互相提建议,互相启发,对妈祖文化的研究,对妈祖精神的发扬,将会产生重要的意义。
台湾妈祖信众:深化交流增进福祉
台湾妈祖信众广泛的关注。他们认为,妈祖是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桥梁和纽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庇护神,举行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用世界的眼光看妈祖文化在两岸交流中的独特作用,极具现代意义。
妈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有的文化遗产,全人类共享的伟大精神财富。近年来,台湾同胞谒祖进香团队更是日益增多,两岸的民间文化交流一浪高过一浪。立德、行善、大爱,使妈祖文化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进香、朝拜、谒祖,使妈祖文化具有非凡的向心力;民间信俗、文化遗产,千年香火,生生不息,充分说明妈祖文化具有独特的生命力。离上次参加妈祖羽化升天1029周年海祭活动还不到一个月,北港朝天宫董事会副董事长蔡辅雄这几天再次来湄洲岛参加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系列活动。他激动地说,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赞,台湾妈祖信众一样感到很高兴。相信今后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必定吸引更多的世界目光关注妈祖文化,同时,也必然使更多人关注两岸关系。
台湾作家杨宇霞和丈夫结伴前来参加论坛,这是她第一次前来湄洲岛。她说,参加世界妈祖文化论坛,让我深深感受到两岸一家亲,这种关系是妈祖大爱精神的感召。“两岸的和平发展就是妈祖文化的最佳展现。”杨宇霞还认为,当前台湾妈祖信众众多,妈祖庙宇数量也仅次于大陆,应该利用妈祖载体,加强两岸人民的交流,共同发扬妈祖精神,为两岸民众谋福祉。
昨日下午,参加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的台湾鹿港天后宫主任委员张伟东显得格外激动,他频频与各地专家学者交换意见。他说,妈祖信仰是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民间信仰,这种源远流长、割舍不断的妈祖情缘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怀念故土、祈求福祉的台胞前来。随着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深化,两岸妈祖文化旅游合作事业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宽,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交往也将进一步深入,妈祖文化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弘扬和传承。而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的举办,为包括海峡两岸在内的世界各地妈祖信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也为两岸和平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智力支持,这对两岸未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同拜海上女神,共连香火之缘。台湾大甲镇澜宫董事长颜清标认为,妈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起点,湄洲岛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天使。经过千年的传播和演绎,妈祖文化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联系两岸同胞的精神支柱。两岸相隔一道海峡,但拥有对妈祖共同的敬仰,把两岸同胞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为此,举办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必将进一步凝聚两岸信众,深度参与,架起友谊与沟通的心桥,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发展。
湄洲岛上群众:倍感自豪热情服务
连日来,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成为湄洲岛上普通老百姓、游客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他们为国际性的会议在妈祖圣地举行而感到欢欣鼓舞。同时,他们更是用实际行动支持这座神奇的海岛办盛事,受到了海内外来宾的纷纷点赞。
参与本次活动志愿服务的妈祖义工是来自湄洲岛管委会、湄洲妈祖祖庙、各村老年协会等。湄洲岛各界志愿者五六百人同时服务在各个会场的不同岗位。他们身穿统一的红色马甲,面带笑容,迎接八方宾客,无论在码头,在酒店,还是在各大交通要道上,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活跃在会场的还有一些梳着帆船头、身着大海衫的湄洲女,成为了义工队伍中一道别样的风景。“为了让来宾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湄洲文化,我们特地做了一番打扮。”湄洲女朱丽花告诉记者,传统帆船头需要至少半小时才能梳好,有时活动开始得早,她们必须提早一个多小时做准备,以最好的状态为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提供优质服务,展现湄州女新现象、新气韵。
此次活动还得到岛民的支持,一些当地居民更是主动响应。家住上林村的林容容也加入志愿者的队伍,为来往的参会嘉宾引路。她告诉记者:“家门口举办这么大的活动,我很自豪。作为湄洲岛的一份子,能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很高兴。”
妈祖故乡人用细致周到的服务让海内外来宾感受到了妈祖故乡的温情,更是用实际行动体现着“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
会徽设计别出心裁
此次,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主办方在会徽和论坛主画面的设计上赋予了其丰富的内涵。会徽采用图文结合的表现形式,选取深邃的蓝色作为主色调,直观地体现了海洋文化和妈祖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还别出心裁地融合了红、绿、黄、黑四色,象征着妈祖精神在世界五大洲的广泛传播与包容。
会徽的主题运用中国传统的毛笔书法表现形式,勾勒出妈祖的英文,不仅充分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寓意着中西方和谐共融的理念。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将英文MAZU盾首字M与妈祖的剪影形象进行叠合,使妈祖文化的论坛主题更直观地凸显。
会徽下方的弧形部分是地球的局部体现,体现了此次论坛的国际化视野。不同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轮廓和湄洲妈祖祖庙及平安塔的轮廓,代表“天下妈祖、祖在湄洲”。会徽上,GMCF即世界妈祖文化论坛英文名的首字母组合。
境内外媒体齐聚焦
连日来,新华社、央视、中新社、大公报、香港商报、凤凰卫视、台湾导报、福建日报、东南卫视、海峡卫视等境内外媒体聚焦湄洲岛,连续报道了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系列活动。100多名媒体记者在现场采访报道。他们为湄洲岛首次举办的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点赞,也为论坛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台湾导报大陆新闻中心主任蔡淑娟此前多次随台湾进香团来到湄洲岛朝圣,她表示,此次湄洲岛首次举行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对推广妈祖文化和传播妈祖精神而言是一件好事。这充分表明了政府的重视程度,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妈祖精神内涵、丰富妈祖文化学术,更有序、更有利地传播妈祖文化。论坛上,不少专家学者对妈祖和“一带一路”、海丝等国家战略之间的阐述也有着现实意义。
大公报海西新闻中心记者蒋煌基认为,举办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是一个推广妈祖文化的很好尝试。他希望论坛能不断推出更多将妈祖文化和现代社会发展相融合的内容,让论坛愈加丰富、日益进步。
首次启用同声传译
在昨日下午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主旨演讲现场,每个座位上都放有一把特殊设备,黑色机身连接着一个耳机,机身上有显示屏、语种选择键、音量键等按键。这就是红外同传接收机。这是湄洲岛举行国际会议首次启用专业同声传译团队。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能实时将参加研讨的海内外学者发言翻译,论坛特地邀请来自上海百若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同声传译团队,进行现场翻译,并通过数台红外发射器,向全场的同传接收机传递声音。
论坛开始前,在会场左后方,有一个临时隔开的空间,里面坐着3个翻译员,两个是中英文翻译,一个是中韩文翻译,他们面前摆着麦克风和电脑,通过隔板上的玻璃可以看到会场情况。在隔板内,场上的杂音基本可以被屏蔽,为翻译员同声传译提供条件。
大会开始后,各学者分别上台发言,记者戴上耳机,按照说明调整到英文频道,立刻就听到实时传来的英语翻译声音,而且与台上发言近乎同步。
记者了解到,这个专业的同声传译团队曾多次参与厦门“9·8”投洽会的翻译工作,并为杭州G20峰会提供同声传译服务,拥有丰富的实操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