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
根据《福建省农业厅关于贯彻落实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农业实施意见精神的通知》(闽农综〔2018〕19号)《中共莆田市城厢区委员会 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厢区2018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在问题整改方案>的通知》(莆城委[2019]15号)等文件要求,为确保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我区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防治行动和小流域整治、河长制等有关农业面源污染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化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形成部门协作、分级管理、全面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现专门就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严禁露天焚烧桔杆工作通知如下。
一、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
各镇(街)要根据福建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2016—2020年)》,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区域统筹、讲求效益”的原则,以全面禁烧为目标,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为途径,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宣传引导、协作配合,以推广适用机具、延伸产业链条、推广成熟模式等措施,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利用,着力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大示范和政策引导力度,结合水稻机收,引导农机手规范操作,重点推广机械切碎翻耕还田、留高茬翻耕、覆盖还田等直接还田和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堆沤腐熟后还田、用作饲料过腹还田、用作食用菌基料后还田等间接还田方式,促进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同时要加强对田间焚烧秸秆的劝导和监督,确保2019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同时,做好春收、夏收、秋收三季和年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统计汇总工作(见附表)。
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农技站)要切实提高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回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强化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及时加强与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协作,科学制定防治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科学谋划部署,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督查落实,确保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回收工作取得实效。
2.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和宣传栏、标语、明白纸等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舆论宣传和科学普及,让社会公众和农民群众认清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本质和危害,畅通公众表达诉求的渠道,充分保障和发挥社会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回收工作的意义,推广普及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防治措施,让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参与到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中。切实提高农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强化综合防治。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改进种植技术模式,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再生资源化。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探索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针对近年发现有少部分稻草在田间直接焚烧的问题,重点示范推广稻草机割粉碎还田,也可与其他技术项目结合进行示范推广,千方百计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落实。
4.培育治理主体。大力发展农机、农技和农业信息化服务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等服务性组织,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采取财政扶持,项目关联等措施,加快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经营性服务组织,鼓励新型治理主体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等服务。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采用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
5、加强巡查监督。以镇(街)、村两级农技员为主,在春收、夏收和秋收关键农时季节,开展田间巡查,每周一查并记录巡查表(见表5)和相片,对农业生产主体在田间直接焚烧作物秸秆和露天焚烧秸秆的行为进行劝导和监督,并及时向区农业农村局反映,区农业农村设立举报电话0594-2686709和12316服务热线,对举报情况和在农作物关键收获季节,组织开展重点督查,对没有落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严禁露天焚烧秸秆工作的种植大户、农业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项目资金扶持、评先评优上实施制裁,一律不予支持。
附件:1.城厢区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进度报表
2.城厢区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报表(一)
3.城厢区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报表(二)
4.城厢区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报表(三)
5.城厢区农业农村局秸秆田间禁烧巡查表
6.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计算参考系数
莆田市城厢区农业农村局
2019年4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表1
城厢区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进度报表
单位:万亩、%
|
区(镇、街) |
农作物总面积 |
秸秆综合利用面积 |
其中: |
利用率 |
|||
|
直接还田面积 |
间接还田面积 |
||||||
|
小计 |
食用菌利用 |
其它 |
|||||
|
灵川 |
|
|
|
|
|
|
|
|
东海 |
|
|
|
|
|
|
|
|
华亭 |
|
|
|
|
|
|
|
|
常太 |
|
|
|
|
|
|
|
|
凤办 |
|
|
|
|
|
|
|
|
霞办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注:按春收、夏收、秋收季节和全年分四次报送。
附表2
城厢区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报表(一)
|
区(镇、街) |
理论可收集资源量(万吨) |
||||||||
|
合计 |
玉米 |
水稻 |
小麦 |
其他谷物 |
油菜 |
花生 |
豆类 |
薯类 |
|
|
灵川 |
|
|
|
|
|
|
|
|
|
|
东海 |
|
|
|
|
|
|
|
|
|
|
华亭 |
|
|
|
|
|
|
|
|
|
|
常太 |
|
|
|
|
|
|
|
|
|
|
凤办 |
|
|
|
|
|
|
|
|
|
|
霞办 |
|
|
|
|
|
|
|
|
|
|
合计 |
12519 |
1100 |
6600 |
9 |
|
|
2000 |
410 |
2400 |
注:根据统计局各季产量数据,按农业部的主要农作物草谷比和秸秆可收集系数计算理论资源量。
附件3
城厢区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报表(二)
|
区(镇、街) |
已利用量(万吨) |
||||||||
|
合计 |
玉米 |
水稻 |
小麦 |
其他谷物 |
油菜 |
花生 |
豆类 |
薯类 |
|
|
灵川 |
|
|
|
|
|
|
|
|
|
|
东海 |
|
|
|
|
|
|
|
|
|
|
华亭 |
|
|
|
|
|
|
|
|
|
|
常太 |
|
|
|
|
|
|
|
|
|
|
凤办 |
|
|
|
|
|
|
|
|
|
|
霞办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附件4
城厢区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报表(三)
|
区(镇、街) |
已利用量(万吨) |
|||||
|
合计 |
肥料化 |
饲料化 |
燃料化 |
基料化 |
原料化 |
|
|
灵川 |
|
|
|
|
|
|
|
东海 |
|
|
|
|
|
|
|
华亭 |
|
|
|
|
|
|
|
常太 |
|
|
|
|
|
|
|
凤办 |
|
|
|
|
|
|
|
霞办 |
|
|
|
|
|
|
|
合计 |
|
|
|
|
|
|
附表5
城厢区农业局秸秆田间禁烧巡查表
镇(街) 村 年 月 日
|
项 目 |
内 容 |
|
巡查对象 |
|
|
整改要求
|
|
|
备 注
|
|
巡查人员:
附件6
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计算参考系数
一、农业部不同农区主要农作物草谷比参考数据(南方区)
1、水稻秸秆与产量比为1.06:1;
2、薯类秸秆与产量比为1.41:1;
3、花生秸秆与产量比为1.65:1;
4、大豆秸秆与产量比为1.08:1;
5、油菜秸秆与产量比为2.00:1;
6、大小麦秸秆与产量比为1.38:1;
7、玉米秸秆与产量比为1.32:1;
8、其它谷物秸秆与产量比为1.27:1。
二、主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参考系数
|
序号 |
秸秆种类 |
留茬高度(cm) |
可收集系数 |
建议系数 |
|
1 |
玉米秸 |
机械收割15 |
0.85 |
0.9 |
|
人工收割8 |
0.90 |
|||
|
2 |
稻草 |
机械收割15 |
0.74 |
0.8 |
|
人工收割7 |
0.83 |
|||
|
3 |
麦秸 |
机械收割15 |
0.73 |
0.8 |
|
人工收割6 |
0.83 |
|||
|
4 |
其它谷物秸秆 |
6 |
0.85 |
|
|
5 |
棉秆 |
0 |
0.86 |
|
|
6 |
油菜秆 |
8 |
0.64 |
|
|
7 |
花生秧 |
/ |
0.83 |
|
|
8 |
豆类秸秆 |
/ |
0.56 |
|
|
9 |
薯类秸秆 |
/ |
0.73 |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