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倾注满腔热情,巧化干戈为玉帛,调解成功率达95%;他关爱矫正对象,用带兵方式带“社矫”,引导他们向上向善;他注重无缝对接,源头入手稳其心,让“枯枝”重发“新芽”融社会。他就是莆田市城厢区常太司法所司法助理员卓金飞。
用心调解化干戈
2013年9月,他从部队转业到司法所以来,把满腔热情都倾注在人民调解事业上。近8年多来,他累计参与指导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件,其中疑难复杂案件1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
刚入职时,卓金飞为了尽快熟悉业务,自愿放弃休息时间,自费进修心理学专业知识,努力学习各项理论知识、研究相关案例;面对自己陌生的领域,他购买法律书籍阅读,补充法律知识,并悉心向内行人请教,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正因为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让他在处理日常的纠纷时,更加地得心应手。近8年来,他的名字逐渐成为常太司法所的“金字招牌”——凡是需要调解的地儿,就有卓金飞的身影。
“3000元归他,2000元归你。念在哥的感情上,你不差这一点钱,差的是这个调解的机会。如果你往前一步,跟哥靠近了,哥也往前一步了,你们兄弟的心贴近一点。明年你们兄弟俩就高高兴兴、乐乐呵呵了。如果你们各自往后退,中间的裂痕越来越大,以后拿更大的石头也填不平这个缝了。”今年,该镇一起因25棵枇杷树伤了兄弟情的案件发生,双方各持己见。弟弟阿荣(化名)承认这25株枇杷原先都是哥哥阿国(化名)种的,几年前,阿国因外出谋生,将这些树委托阿荣接管。阿荣夫妇便用心栽培,并嫁接了较好的品种。谁知,今年临近收成时,大哥阿国却前来准备收成,双方起了争执。弟媳妇把嫂子推倒在地,受了轻微伤,枇杷篮筐等也滚落山下。4月底,卓金飞联合律师,联系了福建帮帮团,来到该村组织调解。在接触当事人时,卓金飞发现双方都不愿意退让,彼此颇有怨言。他采用了“背靠背”的调解方法,分别对兄弟俩进行心理疏导。一方面告知弟弟,依据民法典委托管理条例中,需要返还代为接管的枇杷树。另一方面,告知哥哥,弟弟之前投入的成本需予以补偿。他法、理、情结合的规劝调解,充满人性关怀,使兄弟俩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这起随时可能激化的矛盾最终得到妥善处理。
公平正义是人民调解工作的生命线。多年来,卓金飞调处化解的各类案件不胜枚举:枇杷损害赔偿纠纷,村调解员束手无策,卓金飞2小时内巧妙化解;亲兄弟间,弟弟未经哥哥同意将两家共有的土地与邻居置换引起纠纷,被他快刀斩乱麻顺利化解;邻里间置气导致邻居通往自家的唯一道路无法通行,他拍案而起,讲清邻里间权利和义务的同时,也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批评,双方顺梯而下达成和解;装修工酒后不慎摔倒不治身亡,他历经6天5场次的连续调解,最终多方当事人签下调解协议……常有群众在调解结束后向他握手致谢。每个纠纷的调处都合情合法更合理,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自己身边。去年,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110件,调处110件,调处成功110件。
沉心解矫甘奉献
疫情期间,社区矫正对象吴某出现消极的情绪。卓金飞随即了解详情。原来,疫情管控持续时间长了之后,吴某原本开朗外向的女儿渐渐变成得了“自闭症”一般,每天白天睡大觉,除了吃饭几乎都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玩游戏,不爱学习,也不同父母交流。看到女儿沉迷游戏,荒废学业,吴某夫妻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老吴文化有限,每天就是把这件事闷在肚子里,所以最近精神不太好。”万般无奈的吴某妻子找到了卓金飞,希望能够得到司法所的帮助。
卓金飞来到吴某家中,从了解孩子的心中想法出发,从如何修正生物钟和如何把握游戏的“度”说起,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子,与小吴展开沟通,逐渐打开她的心扉。小吴从一开始的单方面倾听,到渐渐说出心里话,这些成效让吴某夫妻俩高兴不已。
经过一晚上的交流,小吴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父母,也从父母的言语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关怀。这场特殊的“家访”,取得了圆满的结果。能够得到司法所的帮助,成功打开女儿心扉,吴某特别感激。然而,这并不是吴某第一次得到司法所的帮助。
2017年,吴某因开设赌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进入常太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经过思想教育后,吴某认识到自己所犯罪行对家庭、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承诺今后将把心思都放在家人和工作上。然而特殊的身份、较低的学历,使他的面试之路屡屡碰壁,这让他有些心灰意冷。卓金飞掌握吴某的这一情况后,一直留心,经过多方打听,最终为吴某争取到一份在常太本地的建筑施工管理员的岗位。此外,针对吴某的特殊情况,灵活协调他的报道学习时间,在不违反“社区服务”与“学习教育”两大时长指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性化管理优势,帮助吴某顺利回归社会。
“飞哥人真的很好,做事认真,还能照顾周全。我女儿后来考到莆田三中,当时没有他帮忙认真教导,她哪有现在的转变。现在每次都亲切地喊他卓叔叔呢!”吴某对他感激不尽。去年,该所新增评估案例10例,新入矫11人,解矫9人,截至11月份,常太社区累计接收管理社区矫正对象128人,矫正期满解矫112人,正在接受矫正16人,衔接率100%。
倾心“枯枝”发“新芽”
刑满释放人员历来是一个敏感而特殊的群体。他们渴望知晓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渴望被社会容纳、渴望得到周围人的关心和帮助。帮扶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是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的重点。
重点帮教对象李某,原籍湖南长沙,福州女子监狱服刑多年后刑满释放,卓金飞亲自带队去福清接回。得知其上世纪八十年代嫁入常太镇党城村,婚后未迁户口,常太派出所没有其户籍信息,无法落户。卓金飞积极对接区公安分局,协调让其回湖南老家恢复户口。李某找到老家的户籍档案信息后,顺利至常太派出所开具未落户证明,至村部开具个人生活轨迹证明等材料。期间,卓金飞还陆续通过电话、微信的联系方式为其整理齐全落户所需材料。
此次办理落户,李某一路受到卓金飞热心帮助,心怀感恩,主动来到司法所赠送了一面“真情服务 热心周到”的锦旗致谢。卓金飞尊重帮教对象,通过无缝衔接和热情用心的帮扶,让每一位安置帮教对象重拾生活信心,并感恩社会,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落户前后用了1年多时间,他一直在跟踪。任何时候,有困难需要帮助,他都会热心帮忙。”至今提及卓金飞,李某仍心怀感激,“我那会刚出来,很多事都和社会脱轨了,他帮了很多忙,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他,就送了一面锦旗。”
近8年来,卓金飞协助所辖28个村居全部成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为每名帮教对象成立帮教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建立有效的帮教措施。对接公安派出所“接茬关”、走访教育“安置关”,加强思想教育,化解他们的消极心态并做好安置落实工作。去年共顺利解除帮教20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