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互联网+”服务思维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完善各单位政府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职人员的配置,确保各单位有专业稳定的人员负责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同时,进一步明确公开责任主体,完善梳理各部门的公开事项清单。从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时限、公开的方式等多个方面,明确政务公开的标准,并逐步完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标准事项目录,及时完整公开政务过程和结果信息,确保发布出来的信息准确、规范、全面、及时、有效。
2.以“互联网+”互动思维完善公众参与模式。推进政府公报数字化,在政府门户网站等新媒体提供在线服务,使公众查阅政府及其部门发布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更加便捷实效。将12345政务服务平台纳入与公众互动渠道,同时设立民意征集、在线调查、政风行风热线、效能投诉等政民互动功能,完善全区统一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及政民互动通道,提高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响应速度,增进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3.以“互联网+”创新思维构建政务公开平台。一是规划统一平台建设,规范网站功能应用,在总体栏目的框架下,充分征求各镇(街道)、区直单位意见后,进行栏目调整和优化,拓宽政民互动渠道,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高度统一、资源共享、运行高效的区政府门户网站,实现全区政府网站的“一站式”服务。运用“今日城厢”微信公众号等移动客户端新媒体,增强政务活动的透明性、实效性和亲民性,逐步形成开放、互动、协同的政务公开新业态。二是优化门户网站,提高公开实效。合理布局公开平台,设置信息公开、办事服务、政民互动及政策解读四大模块,对网站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配置好信息检索等功能,确保信息发布位置的准确性和便捷性。三是整合政务公开平台,推进层级互通联动。完善数据汇集共享管理机制,整理和充实互动知识库,梳理、归纳、统计和汇编各类常见问题、热点问题、电子文件资料等,规范数据技术运用管理标准,整合政务公开各类网站平台,提升网站的集群和扩散效应,提升传播效果。
4.以“互联网+”法治思维建立健全的政务公开制度。完善公众参与的及时反馈机制,确保群众发布信息有回复、提出意见有回声,诉求办理有回应。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完善联动信息审查制度、推进政务信息分级制度,保障政务公开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效规范。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将“互联网+”政务公开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区政务公开办、信息公开办不定期对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抽查,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在年度绩效考评中予以应用,确保政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立政务公开投诉电话,发挥媒体监督、专家评议、第三方评估等作用,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通过模拟办事、随机抽查等方式,汇聚众智改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