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莆田市城厢区教育局关于对校外培训机构复工复训疫情防控准备工作评估的通知

来源:本网 时间:2020-05-21 10:52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莆城教〔202058

 

莆田市城厢区教育局关于对校外培训机构复工复训

疫情防控准备工作评估的通知

 

校外培训机构

根据莆田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关于做好培训机构等有序复工复产的通知》(莆疫防指〔2020〕89 号)文件精神,按照《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福建省高三年级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准备工作评估导则>的通知》(闽教体20203)要求,经研究决定,区教育局联合区卫健局组成区联合评估小组对面向高三艺考生和高考复读生的校外培训机构的复工复训疫情防控工作准备进行现场评估督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立复训评估小组

 长:        区教育局副局长           

副组长:  陈成榕    疾控中心副主任

联络员:  周火攀    区教育局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

      员:        区教育局干部

          黄春奇    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干部

          林育青    太平小学党支部副书记           

二、评估对象

面向高三艺考生和高考复读生的已审批校外培训机构高考补习班

三、评估主要内容

对校外培训机构落实《城厢区2020年校外培训机构开班准备工作评估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主要内容是校外培训机构组织开展人员全面排摸、精心组织教师返校、开展师生日常健康跟踪管理、落实卫生要求、日常消毒、落实错时分批培训,做好线上线下培训衔接,有序开展培训活动情况、复训防控演练工作组织、开展线上心理抚慰、危机干预服务;开展疫情监测、研判、报告和防控工作;医疗救治信息报送等工作。

    评估要求

(一)面向高三艺考生和高考复读生校外培训机构开班程序

1.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参照教育部《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和《城厢区2020年校外培训机构开班准备工作评估表》要求,做好开班前的一切准备;

2.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复训申请》《防控措施方案》《承诺书》;

3.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疫情防控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评估验收。

(二)校外培训机构要高度重视此次评估工作,认真组织,在递交复训申请之前须完成自评报告,并在评估当天把评估自评报告上交评估组,面向高三艺考生和高考复读生的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工作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

(三)评估工作严格按照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校外培训机构复工复训工作,按照“准备到位一家、验收合格一家、同意复训一家”的原则,对照疫情评估标准逐条验收过关,严禁无证办班,一旦发现培训机构无证无照经营,坚决予以严肃查处。

 

    附件:城厢区2020年校外培训机构复工复训准备工作评估表

                        

                         2020年424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区教育督导室区卫健局、区疾控中心

莆田市城厢区教育局办公室             2020年4月24日印发


附件1

城厢区2020校外培训机构复工复训准备工作评估表

 学校:                                                                   评估时间:          

项目

落实情况

已落实

部分落实

未落实

存在困难及原因

得分

 

 

(一)机制建立

(6分)

1.领导机构(2分)

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职责,专题研究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相关  防控措施。

 

 

 

 

 

2.防控联系网络(2分)

建立健全机构教师、家长联系网络,各层级联系畅通,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3.联防联控体制(2分)

与卫生、公安、交通等部门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与卫生院建立“一对

一”联系。

 

 

 

 

 

(二)方案制定

9分)

4.开学工作方案(3分)

制定开工作方案,报教育、卫生部门备案。

 

 

 

 

 

5.应急预案(3分)

应急预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有关人员熟悉处置流程。

 

 

 

 

 

 

6.家校沟通方案(3分)

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告知家长开前和开后注意事项,落实学生健康管理要求。

 

 

 

 

 

 

 

 

(三)制度建设

18分)

 

7.健康报告制度(4分)

建立健康“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包括共同居住家庭成员及临时居住外来亲戚的健康情况),明确报送途径、流程,责任具体到人。开前对全体员工(含安保、校内工程等后勤聘用人员)健康状况部署开展逐个全面精准筛查。

 

 

 

 

 

 

8.晨午检制度(3分)

建立严格的晨午检制度,设施设备配备规范,操作和处置流程清晰,明确各环节负责人。

 

 

 

 

 

9.机构消毒制度(3分)

明确各环节负责人,场所消毒频次、消毒剂使用科学准确,建立场所通风制度。

 

 

 

 

 

10.重点场所管理制度(3分)

建立图书、游乐等重点区域管理制度,明确开放时间、方式及责任人。

 

 

 

 

 

 

11.教学组织制度(3分)

明确集体教学师生行为规范,科学规划师生在机构内活动场所和线路,课堂  教学期间师生应佩戴口罩,暂停不必要的聚集活动,对请假、缺勤学生进行登记追踪。

 

 

 

 

 

12.垃圾分类处理制度(2分)

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完善,垃圾分类设施设置位置、数量按要求规范管理。

 

 

 

 

 

(四)从业人员健康管理15分)

13.教职工进行核酸检测8分)

机构教职工要在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岗

 

 

 

 

 

14教职工全员健康码收集3分)

对机构从业人员校验“八闽健康码”“疫情防控行程卡”。

 

 

 

 

 

15.教职工全员培训(2分)

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全员培训,掌握必要的防控和消毒知识。

 

 

 

 

 

16.开学动员部署(2分)

以适当方式开展开动员部署,对全体教职工上好“第一课”,强化责任担当,  提高应对应变能力。

 

 

 

 

 

(五)物资准备(8分)

 

17.防护物资准备(4分)

储备充足的  洗手液、手消毒剂、口罩、手套、消毒剂、体温检测设备等防控物资。

 

 

 

 

 

 

18.物资管理(2分)

加强防控物资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物资购置、领取和发放,严格规范做好相关物资的统计、出入库登记和安全管理。

 

 

 

 

 

19.洗手池等设施(2分)

科学布局洗手池等清洁设施,确保水龙头数量充足,配备肥皂、洗手液等。

 

 

 

 

 

(六)排查消毒(11分)

20.健康台账(4分)

采取“人盯人”跟踪管理方式,确保健康台账信息全覆盖、无遗漏、真实准确、  更新及时,报送流程科学合理。

 

 

 

 

 

 

21.重点人员排查(3分)

对来自疫情地区或旅居史、境外亲戚接触史、体温有异常或有疑似病例等重  点人员,“一人一档”建立动态跟踪表册,严格落实相关隔离规定。

 

 

 

 

 

22.实施机构消毒(4分)

机构进行卫生清理和全面消毒,相关人员操作熟练,符合规范要求。

 

 

 

 

 

(七)校园管理(9分)

23.机构封闭(3分)

机构实行封闭管理,保留必要的出入口,消除机构安全隐患。

 

 

 

 

 

24.晨午检操作(3分)

相关人员明确晨午检操作流程,能够规范操作,特别是发现问题后熟悉处置  措施和程序,并做好记录。

 

 

 

 

 

 

25.进出审批(3分)

师生入校一律核验身份、检测体温并佩戴口罩,发热人员及无关人员一律不  得进入机构机构内人员“非必要、不外出”,建立机构封闭期间人员外出审批制度。

 

 

 

 

 

(八)应急处置(5分)

 

26.观察区、隔离室(2分)

机构门口设置观察区、机构内设置隔离室,卫生条件、设施配备等符合规定要求,并明确责任人。

 

 

 

 

 

 

27.开展应急演练(3分)

前开展应急演练,相关人员熟悉规范处理流程,并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  题调整完善相关预案。

 

 

 

 

 

()交通保障(4分)

28.家校“点对点”

出行(2分)

对学生上下学方式进行摸底调查,引导学生采取安全出行方式,落实“点对点”出行,减少与社会人员交叉感染风险,全程佩戴口罩。

 

 

 

 

 

29.错时分批上学(2分)

机构视学生规模等实际情况,可实行科学错时分批上学、放学。

 

 

 

 

 

(十)教学准备(15分)

 

30.教室安排(3分)

尽量选择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等面积较大且通风条件良好的场所开展课堂  教学,拉开学生座位间距,有条件的实行小班教学。

 

 

 

 

 

 

31.第一课准备(3分)

以“疫情防控、生命教育”为主题备好开第一课,素材丰富、主题鲜明,加  强师生疫情防控教育,涵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和担当。

 

 

 

 

 

32.学业检测(3分)

制定开学后学生居家学习检测计划,确保诊断评估科学有效。

 

 

 

 

 

 

33.教学衔接(4分)

科学制定实施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制定科学补缺补漏办法,做好线上线下  教学衔接。

 

 

 

 

 

 

34.特殊学生关爱(2分)

针对暂时无法复学学生,制定“一对一”线上教学辅导具体举措,对学习困难学生帮扶举措针对性强,确保“一个都不掉队”。

 

 

 

 

 

 

合  计

 

 

 

 

 

评估人签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