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城厢区举办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培训暨现场观摩会,邀请省农科院专家讲授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农户交流优质稻提质增效栽培、水旱轮作促地力培育与粮食产能提升等管理经验,提高水稻绿色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
“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用物理、生物防治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每30亩稻田安装一盏太阳能杀虫灯,每亩稻田再安放2套性诱捕器……”在东海镇坪洋村布谷信田水稻试验示范展示基地,福建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姚凤銮,一边讲解“清优308”“明两优808”“澜优7954”“澜优151”等水稻新品种性状表现及结果情况,一边指导农户应用综合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筑牢农业发展绿色基底,为粮食生产“保量、提质、增效”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选用抗性较好的水稻品种。播种前选用咪鲜胺等药剂进行种子浸种消毒,适时犁耙浸沤田,清除稻田菌核,减少病虫源。”该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陈雄鹰介绍农业防治措施,培育无病虫壮秧,合理密植。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施氮肥、少施磷肥、增施钾肥,科学管肥控水,及时露晒田,减少无效分蘖。晚稻收割后种植紫云英等绿肥。
当天,区、镇农技人员,及坪洋村农技员、水稻种植户共计40多人参加培训观摩。活动现场演示无人机绿色智慧施肥,减少了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施肥效率,达成最优经济效益,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培训观摩让我们看到了水稻绿色发展的‘钱’景。今年村里购置了一台东风农机,适用于各种田间作业,有了机械化作业,有效盘活撂荒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东海镇坪洋村党支部书记蔡烽说,围绕“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两条主线,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据介绍,水稻绿色发展事关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今年该区农业农村局加强与省农科院联系合作,引进“明1优臻占”等水稻优新品种8个,举办观摩培训会,邀请农业专家田间地头授课,起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同时,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狠抓农业科技措施推广运用,采用全程机械化、无人机精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科技化手段,指导应用肥药双减的稳产、绿色、高质生产模式。(通讯员 许晨昕 陈佳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