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面对困难群众在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的多元诉求,城厢区民政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多元联动、精准滴灌、品牌引领”为核心,构建起“三位一体”的社会救助新体系,成功推动社会救助从单一物质援助向“物质+服务+资金”综合模式转型升级,让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越织越暖。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帮扶困难家庭2640户,发放救助金数千万元,“厢约厢助”服务品牌深入人心,救助工作的温度与深度显著提升。
多元联动织密网 筑牢民生保障“安全堤”
“以前看病报销手续多、垫资压力大,现在好了,‘一站式’结算省心又省力!”谈及医疗救助的便利,城厢区常太镇一名困难群众感慨道。为破解传统救助资源分散、效能不高等难题,城厢区民政局联合医保局、慈善总会等10余个部门,构建起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新格局。通过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慈善帮扶”多层次保障联动机制,各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共享,确保救助对象参保“应保尽保”;全面推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垫资压力,并为重特大疾病患者开通“绿色通道”,让就医更有“医靠”。年内,全区已发放因病临时救助金157.52万元,慰问困难群众365人,发放慰问金25.84万元。
在教育上,城厢区民政局开展精准帮扶,实施从学前至高等教育的全程资助政策,通过基层摸排建立困难学生动态数据库,区级财政专项配套补助学杂费、生活费,年内发放因学救助金57万元。同时,积极开展“助学圆梦”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结对帮扶,并联合区慈善总会专项资助困难应届高考生14.4万元,为困难学子插上逐梦的翅膀。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区民政局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联合人社部门为困难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搭建就业平台、举办专场招聘会,并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全力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目前,已成功提供就业岗位45个,助力一批困难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脱困。
精准滴灌重实效 定制救助服务“暖心策”
针对困难针对困难群众需求多样的特点,城厢区民政局摒弃“一刀切”的传统救助模式,全面推行“一户一策、分级施策”的精准救助,让每一份关爱都精准送达。
为实现精准识别,该区建立“入户摸排-信息建档-科学定级”工作体系,组织基层力量深入走访2460户重点家庭,系统收集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劳动力现状、致困主因等15类关键数据。参照统一评估标准,将困难家庭划分为急难型、支出型等不同风险层级,形成了2460条有效数据的帮扶台账,为制定差异化救助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为每户困难家庭量身定制个性化救助支持方案,不仅明确物质帮扶标准,更细化医疗、教育、就业、康复等各项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已完成704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为60周岁及以上的低保失能老年人发放补助10余万元;精心举办“周末兴趣班”,为280余名困难儿童提供安全培训、爱国主义教育等课程,让特殊群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
为确保救助效果持续向好,该区建立“一户一策”动态管理档案,定期对救助家庭进行回访,评估救助成效及家庭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救助措施,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静态管理到动态优化的转变。今年以来,全区新增社会救助对象351人,联合区慈善总会向亟需帮助的家庭发放补充救助金5.7万元,让救助资源得到精准高效利用。
品牌赋能强引领,厢约厢助汇聚向善合力
“‘厢约厢助’,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份爱心约定!”城厢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助,该区精心打造“厢约厢助”社会工作服务品牌,并创新实施“月行一善”干部结对机制,有效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益合力。
为提升品牌影响力,城厢区统一“厢约厢助”品牌标识与服务理念,依托区融媒体中心等官方渠道扩大宣传覆盖面。借2025年“久久公益节”契机,围绕“救在莆田 厢约厢助”主题,为425名群众宣讲救助及低保提标政策;通过下乡入村、举办政策讲座等形式,开展宣传会31场,向群众发放政策宣传材料四千余份,让救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在品牌引领下,城厢区制定实施《关于构建多元社会救助体系工作方案》,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就医、就学、就业等领域开展精准救助。同时,积极响应“月行一善”号召,组织干部职工自发捐款,并定期深入困难家庭走访慰问,每期帮扶金额不少于1000元。截至目前,已累计结对帮扶困难家庭百余户,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数百项,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城厢区在深化品牌宣传的基础上,着力拓展品牌外延,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闽政通APP等线上平台资源,确保第一时间掌握群众诉求、及时对接救助资源。今年以来,已通过多元渠道救助困难群众4万多人次,同步发放社会救助金3000余万元,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社会救助生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