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力量下沉效能提升|城厢区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为抓手推进乡村发展

来源:今日城厢 时间:2022-06-30 15:13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党建引领有深度,基层治理有温度。今年来,城厢区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探索重心下沉、建强末梢的路径,细化最小单元,落实最后责任,向乡村的基层放权赋能,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上,打造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社会治理,尽小者大。在广袤的乡村,如何把党的力量和主张传递到最基层,助力乡村发展?城厢区将基层治理和基层党建有机结合,不断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向末端延伸,拓展网格,细化最小单元,延伸网格触角,建立形成“区—镇街—村居—网格—单元”五级管理模式,在责任主体和最小治理单元中实现资源整合、功能融合、价值协同,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资源在网格中整合

  “近日连续高温,网格长和单元长走访一下低保户、独居老人、困难党员等重点群体,看看他们有没有遇到生活上的困难。”在灵川镇东进村“网格单元群”内,19名网格长和72名单元长第一时间掌握信息。

  今年以来,东进村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推动党员在网格分类管理、在网格联系服务群众,将资源在网格中整合,把党组织的服务治理触角延伸到每户每人。

  该村建立完善“村—网格—单元”三级组织架构体系,将全村18个村民小组划分为19个网格、72个单元,每个网格成立独立党小组,并由村两委成员、骨干党员、村民小组长等担任网格长,吸纳“两代表一委员”、优秀党员、村民代表、热心群众等担任单元长,重整网格内资源,实现网格划分精细化、人员力量实用化。

  眼下正值夏季汛期,东进村各网格长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优势,对网格内在建工程、危旧房屋、低洼地区、沟渠、道路排水设施等重点领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台账,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立即整改,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今年年初,华亭镇埔柳村山仔自然村单元长杨松青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因桥头溪上没有桥梁,部分山仔自然村和埔头自然村的学生前往埔柳中学上学需要绕道,路途较远。杨松青立即召集网格内党员骨干、村民代表等共同商议,决定采用民间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建桥。经过几个月的建设,如今溪上已架起一座爱心之桥,周边学生的上学路不再遥远。

  整合资源力量,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华亭镇统战委员、副镇长黄伟泓介绍,埔柳村将24个村民小组划分为24个网格,在网格中成立党小组,由曾任村干部的党员担任网格党小组长,由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单元长,吸纳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热心群众等为网格员,建立村干部挂钩联系网格制度,成立12支志愿服务队伍,整合网格内资源,推动实现强党建、强服务、强治理。

  夏季的风吹拂着常太镇,在这个青壮年流出人口多、留守老人多的乡镇,镇党委创新建立“数字指导员”制度,以全镇28个村(社区)党支部为基础,共划分169个网格673个单元,并指派“数字指导员”挂钩,提供数字系统的使用指导已针对网格长、单元长及党员联系户共开展3次培训,覆盖党员500余人,全面保障各级工作人员做到职责牢记于心、操作烂熟于心,让网格内资源得以最大程度整合和使用。

   

  常太镇对网格长、单元长进行培训,更好的服务群众。

  “组织重构、资源重整、力量重合,把基层党组织向村居、院落等延伸。”城厢区委组织部部务会议专职成员陈毓卿表示,建强乡村末端党组织体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共同参与,让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更有成效、更有温度。

  问题在网格中解决

  6月16日凌晨,暴雨倾盆。华亭镇五云村村民林加其的土坯房突然倒塌,他立即将情况上报单元长兼党员联系户林开贵,林开贵第一时间上报网格党小组组长林加俊。林加俊打电话联系村部防汛值班室,值班的村党支部书记林神威马上组织网格长、单元长和党员志愿者赶到林加其家中,将受灾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并认真查看房屋受损情况。

  “五云村共建有6个网格,35个单元,村党支部下设党小组4个,我们力争问题在网格中流转、解决。”林神威表示,网格党小组推行汇民意、察民情、办民事、解民忧、聚民心的“五民工作法”,把党建工作与疫情防控、平安创建、扶贫助困、敬老扶幼、环境治理等工作有机融合,常态化下沉网格化解矛盾、治理生态环境、防范生产安全。网格长、单元长通过日常巡查,主动发现问题,如水电维修、照顾老人等,能在网格内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报挂钩联系的村干部协调解决。

  网格长、单元长在调解过程中亮出身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利用人熟、地熟和情况熟的优势,当好农村调解的“和事佬”。东海镇将全镇划分为21个网格、183个单元,形成“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管理模式,建立以网格为主导、单元为抓手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今年以来,已在一线排查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14起。

  小小网格,解决民生“大问题”,成为服务居民的前沿阵地,筑起社会治理“坚强底座”。

  价值在网格中实现

  6月27日晚,常太镇溪南村党支部书记王剑平带领第二网格长陈志凡、第一网格第三单元长陈金华前往村民家中,确认八卦王古厝的修缮协议。

  溪南村八卦王古厝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将对现有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提升,设置茶百戏研习空间,并联动图图生态园对周边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打造摄影写生基地、研发荷花文创产品等。

  在项目修缮过程中,部分村民不理解,不愿意把老宅古厝对外运营。镇里实行网格长、单元长包户制度,在深入听取20多户群众意见后,创新合作模式,由镇党委政府和村集体争取资金,对古厝以出资改造、修缮形式入股,村民以房屋资产形式入股,运营收入分成,让村民从“房东”变“股东”。目前,项目顺利完成合作协议的签订,已顺利开工。

  “通过党建引领建设莒溪示范区项目,深入挖掘提炼栖梦文化、龙凤文化、移民文化等三大文化IP内涵,网格长和单元长功不可没。”常太镇党委组织委员林晨介绍,全镇激活网格,让网格长、单元长在项目征地、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发挥“项目保障员”作用,确保项目有序有力推进。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引领,价值在网格中实现,网格长、单元长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动力。

   

  华亭镇五云村网格党小组组长林玉满指导晚熟龙眼种植技术。

  “天气热要注意浇灌。”6月27日下午,华亭镇五云村第五网格党小组组长林玉满再次前往该村晩熟龙眼“四季蜜”二期实训基地查看,指导果农种植技术。

  今年5月底,在一次村民的闲聊中,单元长赖奇洪听说尾坑林有约4公顷荒地无人种植,第一时间上报给林玉满。经村集体研究,将该地列为晩熟龙眼“四季蜜”二期实训基地,林玉满负责指导龙眼果树的矮化与嫁接,并向村民承诺,在技术成熟后将向全村推广。

  “基地已种植了7000多棵晚熟龙眼,将在5年后迎来丰收,荒地将变宝地。”林玉满说,目前基地在用工方面优先考虑低保户与困难户,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力量“沉下去”,效能“提上来”。在山水相悦、平静安宁的乡村中,群众安心、放心、暖心的背后,是“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的用心、贴心和信心,架起共治“连心桥”,画好共享“同心圆”。

  来源:湄洲日报 (记者 林晓玲 通讯员 陈丽君 林敏 林宪廉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