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生长在这里,亲身见证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巨变。”11月27日,城厢区华亭镇五云村党支部书记林神威深有感触地说道:“20年前,这里曾经家家户户黑臭污水直排,清清的小溪转眼间垃圾漂浮,发黑发臭,村民们来来往往,捂鼻而过……”
如今,这里秀美澄净,清澈的溪流静静地流淌歌吟,四周高山茂密的植被与恬静的乡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这得益于城厢区实施农村生态污染防治保卫战,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年来,该区立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围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定模式、试点先行、整区推进”的思路,形成了区级主导、镇街主责、村居主体、群众参与、长效管理的“五方共治”和“包工不包料”的农村污水治理新模式。该区采取“三级沉淀、巧用沟渠、分片收集、加压抽取”的模式,率先制定《城厢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2020-2030年)》,以华亭镇埔柳村、五云村为试点,为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谋划了科学的技术路线。全区涉及的93个村居全面推动,治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补齐灵川镇、东海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辖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全市第一。其中,“埔柳”模式和“污水零直排区”试点村创建,在全省、全市推广。为实现动态管控,该区成立区水投公司,指导“投、建、管、运”衔接,依托“互联网+移动终端”模式,实时监控设施运行,实现平台预警、终端维护、全程监管清单化管理“一张图”,实现从“末端监测”向“全程监管”转变。
此外,为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长效运行,该区还印发《城厢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运行维护管理方案》《城厢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考核方案》,实行“日排查、周汇总”机制,建章立制,制定排查方案,强化指导帮扶,开展“用脚步丈量河流”巡查行动。定期派出专技队伍,走村入户,多样化开展排查,详细记录纳户农接管状况、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排查情况,填写相关点位信息,建立排查问题清单,由村干部签字确认,现场移交,实现问题有效处理扁平化,提升效能,集中力量对常太环库、沿海乡镇58个行政村实行“整村排查”,加强常态化、精细化管理,建立问题清单,指导推动问题化解“最后一公里”,以绿为底绘发展,助推农村人居环境和木兰溪流域城厢段水质不断提升。
“生态兴”赋能乡村振兴。目前,全区涉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93个村皆已完成整治,新建污水管网2797公里,新建并投入运行21座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2座污水提升泵站,累计新建改造三格化粪池19749户。该区争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资金3074.87万,其中作为重点推进的37个省级为民办实事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共争取到资金2105万。策划了莆田市城厢区木兰溪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一期工程,投资1.6亿元,目前已入中央项目库,申请资金883.05万元,正在申请省级项目库及资金。该区多措并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长效擦亮乡村生态底色,着力打造一条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双赢”的新路,将乡村的“风光资源”转化为“绿色财富”,让生态宜居的新农村“绿”水“金”山笑颜尽展。(陈丽君 通讯员 陈松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