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关于城厢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城厢区财政局 时间:2021-01-18 16:01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关于城厢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城厢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 

城厢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城厢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提请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受新冠疫情和减税降费政策减收等因素影响,我区财政收入呈下降趋势,财政运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面对严峻的财政收支形势,全区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助力我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代编预算为36000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000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代编预算241508万元。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收支因素发生变化,经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调整为335000万元,调减2500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8600万元,调减4400万元。

    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计完成3350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下降4.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390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2%,下降1.9% 

  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39000万元,加上预计上下级财政体制结算净补助6697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17823万元、收回部分上年结转资金5956万元、调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76万元,减去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481万元,全区预算内总财力为270071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91706万元,增长6.7%,总支出减去上年结转支出和当年上级专项支出21635万元,全区财力支出270071元,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2.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9729万元,完成预算的106.5%加上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收入31925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565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83500万元,新增抗疫特别国债资金7745万元,扣减还本支出13483万元,收入总计511315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完成506341万元(含上年结转和当年上级专项支出305367万元),收支对抵,年终滚存结余4974万元。 

    (二)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20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86000为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6600万元;可用财力229568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229568万元。预算执行过程中,因收支情况发生变化,经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与年初持平为28600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9820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支出预算292555万元。 

    2020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计完成2860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下降0.0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0982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1.9% 

    区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09820万元,加上预计上下级财政体制结算净补助26808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17823万元、收回部分上年结转资金5956万元、调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76万元,减去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481万元,区本级预算内总财力为261002万元。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72870万元。总支出减去上年结转支出和当年上级专项支出21365万元,区本级财力支出251505万元,加上本级财力补助下级支出9497万元,区本级财力总支出261002万元,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2.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9729万元,完成预算的106.5%加上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收入31925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565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83500万元,新增抗疫特别国债资金7745万元,扣减还本支出13483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1785万元,收入总计49953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完成494556万元(含上年结转和当年上级专项支出305367万元),收支对抵,年终滚存结余4974万元。 

    3.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计完成1076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全部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4.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完成27848万元,完成预算的98.94%,下降1.06%;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计完成27112万元,完成预算的97.08%,下降2.92% 

以上数据在2020年决算编制中还会有所调整,待决算编制完成后,再报请区人大常委会审批。 

   (三)2020年区本级债务情况 

    2020年省政府下达我区政府债务限额708284万元,包括一般债务限额215502万元、专项债务限额492782万元。2020年政府债务余额690489万元,包括一般债务余额211425万元、专项债务余额478697万元,政府负有担保债务367万元。其中:2020年新增债券额度201323万元,包括一般债务17823万元、专项债务183500万元。2020年完成地方政府到期债券置换13884万元,通过年度预算偿还到期政府债券13483万元。 

    (四)2020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 

    1.致力壮大财力,保障能力实现新提高 

    (1)扎实抓好收入征管。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加强财税变动因素分析监测,建立重点企业和项目税源资料库,对重点产业、行业税源进行全面分析和跟踪,实时掌控收入动态,提高征管效率,堵塞征管漏洞,做到应收尽收。加大对荔园路二期、荔涵大道等21个安置房差价款和申购款的清欠收缴力度,推进九龙小区、滨溪三期等3个第一批安置房公开处置工作。加大开放招商,强化项目带动,积极对接瑞智无忧、云智薪、采购宝、物泊科技等经济平台,助力企业做强做大,涵养税源财源,壮大财力规模。 

    (2)统筹整合专项资金。主动对接上级有关部门,用活用好各类政策,争取上级资金32379万元,用于保障工业、交通、文化、教育、农林水、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通过建立“年初预算、调整预算和年终财政决算”定期清理存量资金机制,盘活各领域“沉睡”的财政资金,增加资金有效供给,减轻财政预算支出压力。全年共收回2019年及以前年度的结余结转资金6786万元,全部统筹用于疫情防控、“六稳”“六保”等重点项目支出。 

    (3)树立“紧日子”思想。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厉行节约的思想,严禁铺张浪费行为,严把关口,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从严从紧编制2020年部门预算。坚持以收定支、量力而行原则,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项目支出和公用经费,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控因公出国(境)、公务接待、会议培训和差旅费。2020年全区一般性支出压减10.9%,三公经费压减10.42%,在资金使用上更加精打细算、提质增效,更好地集中有限财力支持全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2.致力支持经济,服务发展呈现新举措 

        (3项目融资取得突破。紧抓政策窗口机遇,多方多元对接各类重点项目融资授信,为我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一是向上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01200万元,支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教育基础设施、老旧小区和棚改项目建设。二是积极落实对接国家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筹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农村污水管网和棚改项目建设资金。三是以区属国有企业为主体,积极对接市国企、社会基金管理人,合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四是充分挖掘国有企业存量资产,做好发行企业债前期手续,进一步提升全区重点项目融资能力。

    (1)疫情防控保障有力。第一时间会同相关部门出台疫情防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积极落实疫情防控采购便利化等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资金调拨力度,倾斜资金支持常太镇金川村、疫情观察点、开放式小区等重点区域疫情防控。拨付资金9139万元,用于落实患者救治费用补助、疫情防控人员补助、疫情防控所需设备和开放式小区提升工程建设,落实疫情防控部署要求。拨付资金600万元,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拨付资金6954万元,推进区医院病房楼、灵川中心卫生院东海分院建设,优化公共卫生服务。 

    (2)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逐一落实各级复工复产惠企政策,有力减轻企业负担。拨付资金11664万元,用于兑现工业、商贸服务业惠企政策,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拨付资金1207万元,用于企业引进劳动力用工、复工返岗、交通及包车费用、稳定就业等补贴。拨付资金260万元,推进枇杷产业复工复产,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拨付资金190万元,积极落实贷款贴息政策,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贷款提供贴息支持。为区内受疫情影响企业减免房屋租金150多万元,有效推动复工复产。 

 

    3.致力精准施策,攻坚战役显现新成效 

    (1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整合资金4973万元,全部用于库区造福工程、贫困村老区村建设、老区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对口帮扶发展建设、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修缮、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春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慰问金等扶贫项目。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完善扶贫资金在线动态监控机制,依托“福建省扶贫资金在线监管系统”平台,对扶贫资金进行实时动态监控。鼓励各预算单位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 

    (2)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拨付资金3551万元,支持农村污水项目建设,加大三格化粪池新建改造力度,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拨付资金8412万元,用于新建城乡公厕、垃圾转运站建设,以及城区环卫作业经费、农村环卫设备采购补助、垃圾清运补助、垃圾分类、垃圾焚烧等项目,提升生态环境服务能力。拨付资金2808万元,用于篁山溪、太湖园区田厝片防洪排涝和东圳库区卫生保洁提升补助、生活污水收集工程。拨付资金1035万元,实施水葫芦集中清理专项行动和西湖溪、坑尾溪、洋西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进一步加大中小河流域环境和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力度。 

    (3坚决打赢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战。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与有效防控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政府债务分类管理和规模控制。强化政府债券资金管理和监督,严格规范债券资金投向,新增债务资金依法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置换债券资金严格逐笔对应用于偿还存量债务。加强债务风险预警、评估和动态监控,将政府债务资金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拨付35573万元用于偿还政府债券本金利息,确保按期还本付息,并逐年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积极推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工作。 

    4.致力优化支出,民生保障展现新作为 

    (1)推进教育扩容提质。统筹整合资金20000万元,用于九华学校、顶墩学校、霞林学校、泗华小学、下黄小学和荔景小学6所学校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学校建设。拨付资金11320万元,用于保障教师文明单位奖金、一个月绩效工资及体检、培训等,激发教师教学热情,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拨付资金5206万元,用于教育民生补短板项目建设以及“十三五”期间新建中小学、配套幼儿园,添置中小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完善学校附属工程设施配套,缓解中心城区就学压力。足额拨付各类学校免杂费和公用经费补助资金6182万元,满足学校教学活动正常运转,惠及学生65662名。拨付资金1595万元,用于发放各类学校助学金、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补助、免费提供作业本,农村义务教育公办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改善。 

    (2)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拨付资金19683万元,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拨付资金18696万元,用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拨付资金4465万元,用于落实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城乡临时救助、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和护理补贴。拨付资金2561万元,用于养老设施建设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拨付资金4241万元,用于兑现优抚对象待遇政策,健全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制度。拨付资金3794万元,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水平。拨付资金1191万元,用于补助重病重残低保户、扶残助残。 

    (3)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拨付资金2276万元,支持灵华线、天龟线公路建设,畅通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拨付资金2530万元,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维护管理、人行天桥建设,提升城市基础承载能力。拨付资金6137万元,用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行动”、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司法救助、电子警察平安小区建设、安防设施建设、社区矫正等,提高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拨付资金2584万元,用于应急视频会商系统、智慧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应急避灾点建设及高层建筑灭火救援车辆装备配备,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拨付资金1831万元,用于县委300套、福兴小区、育华小区、新季小区等老旧小区升级改造,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建设。 

    5.致力改革创新,管理水平再现新提升 

    (1优化采购营商环境。完善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完整公开政府采购信息,出台推进政府采购意向公开等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文件,提高政府采购信息透明度。落实中小企业激励措施,降低参与政府采购交易成本,规范投标保证金,营造公平参与的政府采购环境。积极宣传推荐莆田市名优地产品,支持本地企业公平公正参与政府采购,促进本地企业健康成长。2020年共执行政府采购24批,预算采购资金3832万元,实际采购资金3540万元,节约资金292万元,节约率7.61% 

    (2加强预算执行监控。依托财政国库支付动态监控系统,对预算单位财政资金支付清算进行全过程监控,及时纠正处理发现问题,规范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推进国库电子化管理改革,将全区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电子化管理改革动态监控范围,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健全财政支出进度通报机制,加大对预算单位支出的督导力度,不断提高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力。对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双跟踪,切实加强绩效评价管理,实现绩效管理跟踪全过程。 

    (3)强化投资评审管理。健全完善项目负责人制度和三级复核机制,对项目评审进行全过程复核管理,严把评审质量关。加强中介助审机构管理,建立有效可行的助审机构考核机制,强化助审机构备选库考核结果运用,促进助审机构优胜劣汰。同时,做到管理服务前移,主动对接重点建设项目,提早关注、提前介入,切实提高评审工作效率。2020年共评审工程项目139个,送审总额达159726万元,审定额153937万元,净核减5789万元,平均核减率3.62% 

各位代表,在看到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保持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龙头企业偏少,新兴产业增长缓慢,财政增收后劲不足。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有效作为,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在此,恳请各位代表、委员多提宝贵意见建议,并对财政工作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2021年预算草案 

    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财政收支情况,2021年主要预算指标编列如下: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代编预算为355000万元,比增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2500万元,比增5.6%。根据上下级预算管理体制测算,加上上下级财政体制结算净收入、收回部分上年结转资金、调入稳定调节基金等,预计全区总财力275974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275974万元。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全区安排“三保”支出191289万元,其中:保工资90573万元,保运转18216万元,保基本民生82500万元。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算为30060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20960万元。根据上下级预算管理体制测算,加上收回部分上年结转资金、调入稳定调节基金等,预计区本级预算内总财力267114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266782万元。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2125万元,加上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收入417175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50000万元,收入合计479300万元。相应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79300万元。 

    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50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1050万元。 

    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30199万元,增长9.27%;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31621万元,增长16.63% 

    为圆满完成2021年预算任务,财政部门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聚财有方,推进财政平稳运行 

    1.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密切跟踪疫情态势和经济运行情况,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充分发挥综合治税平台作用,强化财税部门沟通协调,调动各方组织收入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经济新业态的税收监管。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突出开放招商,强化项目带动,培育财源增长点,增加财政收入。继续加大存量闲置国有资产盘活力度,积极推进全区剩余安置房处置和差价款征收工作,回笼财政沉淀资金。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强化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衔接。 

    2.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减税降费政策宣传教育,通过融媒体中心、电视广播、政府公众信息网、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各类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宣讲,确保纳税人、缴费人准确理解、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和缴费人用足用活用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监管力度,实行收费清单制度,坚决遏制违规乱收费行为。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建立部门联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减税降费过程出现的问题,促进制度落地,确保工作落实。 

    3.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硬化预算执行约束,加强预算执行分析,从严控制财政资金拨付,严禁采取以拨代支、虚列支出等方式抬高预算执行进度。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严格规范资金支付和清算业务,健全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国库资金存放管理机制。贯彻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预决算公开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促进预算执行质量效率提升。 

    (二)坚持生财有道,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1.注重税源财源培植。既要抓收入,也要“放水养鱼”,注重财源的涵养和保护,想方设法开辟新税源,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柔克刚,用小投入产生大效益,撬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经济形势研判,围绕税源制定政策,运用政策导向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继续扶持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楼宇经济和各项实体经济,坚决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各类税费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夯实财政增收基础。 

    2.拓宽政府融资渠道。注重向上对接,密切跟踪,主动与各职能部门配合协作,对城市更新改造,产业转型升级、交通路网、开发区标准化、5G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采取建立产业风险“基金池”、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库”、把好项目融资“对接点”三大举措,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国有企业重组整合为契机,积极协调国家政策性银行,加大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项目的支持力度,争取获得更大的授信额度,确保全区重点项目融资需求。 

    3.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支持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传统工业向创新型工业转变,通过设立工业发展基金等形式,集中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将集约、环保、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作为新的重点支持方向,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集聚,提升工业对财政的造血功能。鼓励实施“五换三名”工程,扶持、奖励我区规上和限上企业升级改造、扩大生产,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动力。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工”,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鼓励区内工业企业之间互相采购,保障项目序时推进。 

    (三)坚持用财有规,持续优化支出结构 

    1.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按照“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确保全区教育事业健康、均衡发展。安排资金6100万元,推进九华学校、五中分校、霞林学校、华林学校扩容提质。安排资金2310万元,推进莆田科技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安排资金1200万元,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安排资金812万元,健全文化体育队伍,丰富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初步建成区、镇、村三级文化体育阵地框架。 

    2.持续增强社会民生保障。安排资金40914万元,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及医疗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安排资金4390万元,加快区医院应急救治和传染病防治大楼建设,健全疾病预防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安排资金3192万元,落实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的相关政策。安排资金1663万元,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提高残疾人健康水平。安排资金614万元,完善应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能力,持续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安排资金8171万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环卫设备采购补助、环卫作业经费补助、农村垃圾清运补助、垃圾焚烧补助等,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安排资金3708万元,落实“河长制”,持续深化“六水共治”,推进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摸排治理,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工作力度。安排资金600万元,用于雨污水管网、黑臭水体整治、污水收集及河道整治工程。安排资金511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补助、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等支出。安排资金313万元,用于乡村振兴试点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四)坚持理财有方,全面提升管理效益 

    1.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相结合,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僵化格局,改变“基数+增长”的传统预算编制方式,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支出机制。同步公开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将绩效评价和绩效监控结果作为财政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对预算执行中项目进度缓慢、执行效果不好或当年无法实施的项目,按程序给予核减预算或收回统筹用于“六稳”“六保”等重点任务支出。 

    2.实施非税收缴电子化改革。“电子缴款+电子票据”为抓手,全面推行非税收缴电子化和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强化系统平台对接功能,系统自动生成发送电子票据,实现非税收入收缴全流程和财政电子票据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化管控,有效提高非税收入收缴和财政票据使用便捷度,堵塞征缴漏洞,促进非税收入规范管理。完善数据互通共享机制,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财政公共服务水平。 

    3.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充分发挥我区国有资产效益,以实体化运作、龙头带动、规模经营、集约管理为方向,落实中央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按照盘活资产、运转资本的总体思路,实施同业同类资产优化配置,实现经营性资产资源有效集聚。结合我区现有国有企业资产规模、人员配备、业务范围等实际情况,集中优质资源向关键领域、重点行业、重要产业聚集,构建“三大集团”为主导的国有企业运营架构,更好服务产业发展,助力完善基础设施和推进公用事业建设,形成适应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坚定信心、精准发力、开拓进取,确保全年各项财政工作圆满完成,为建设木兰溪时代美丽莆田先行区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