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厢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城厢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
城厢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城厢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提请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区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实施财政收支动态平衡管理,充分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代编预算为35500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2500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代编预算275048万元。
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计完成3550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3.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525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0.9%。
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52500万元,加上预计上下级财政体制结算净补助3535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14756万元、收回部分上年结转资金4264万元、调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69万元,减去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 570万元,全区预算内总财力为275354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302410万元,增长5.2%,总支出减去上年结转支出和当年上级专项支出27056万元,全区财力支出275354万元,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2.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1947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加上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收入35555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2147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482927万元,扣减还本支出21782万元,收入总计84079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完成713726万元(含上年结转和当年上级专项支出),收支对抵,年终滚存结余127064万元。
(二)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21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0060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0960万元;可用财力266188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266188万元。预算执行过程中,因收支情况发生变化,经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批准,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与年初持平为30060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0960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支出预算311669万元。
2021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计完成3006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3.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2096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0.2%。
区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20960万元,加上预计上下级财政体制结算净补助26872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14756万元、收回部分上年结转资金4264万元、调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69万元,减去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570万元,区本级预算内总财力为267151万元。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89508万元。总支出减去上年结转支出和当年上级专项支出25308万元,区本级财力支出264200万元;加上本级财力补助下级支出2951万元,区本级财力总支出267151万元,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2.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1947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加上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收入35555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2147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482927万元,扣减还本支出21782万元,收入总计840790万元;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完成699935万元(含上年结转和当年上级专项支出),补助下级支出13791万元,收支对抵,年终滚存结余127064万元。
3.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计完成869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全部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4.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完成29452万元,完成预算的101.4%,增长2.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计完成31094万元,完成预算的99.1%,增长11.7%。
以上数据在2021年决算编制中还会有所调整,待决算编制完成后,再报请区人大常委会审批。
(三)2021年区本级债务情况
2021年省政府下达我区政府债务限额1205410万元,包括一般债务限额229701万元、专项债务限额975709万元。2021年政府债务余额1165621万元,包括一般债务余额225414万元、专项债务余额939842万元,政府负有担保债务365万元。其中:2021年新增债券额度497420万元,包括一般债务14493万元、专项债务482927万元。2021年完成地方政府到期债券通过再融资债券置换32902万元,通过年度预算偿还到期政府债券22352万元。
(四)2021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
1.紧盯组织收入,深挖增量潜力,财政保障体系日趋健全
(1)强化财政收入征管。建立健全“财税联动、部门互动”的收入组织机制,持续加强税源监控和收入分析预测,探索重点项目工程前期介入机制,进一步挖掘潜力促增收。加强片区税收监管征管,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强化税收清缴力度,进一步堵塞漏洞促增收。大力支持“腾笼换鸟”,组织拍卖合众天成、延陵傢俱等企业闲置资产,实现资产交易税收,进一步盘活资源促增收。
(2)注重税源财源培育。拨付资金16164万元,用于扶持及奖励我区规上限上企业升级改造、扩大生产和商贸企业、“全闽乐购·富美城厢”促消费补助,促进全区经济稳定增长。用好用活专项债券资金,推进5G数字产业园、樟林软件园等电子信息产业龙头项目建设,经济增长后劲持续增强。及时兑现平台总部经济优惠政策,主动服务好瑞智无忧、赋能创新中心、采购宝等龙头企业,助力企业做强做大,涵养税源财源。
(3)拓宽政府融资渠道。紧抓国家扩大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的机遇,积极向上申请新增债券资金近50亿元,切实缓解重点项目资金的需求压力。以区属国有集团作为主体,积极对接国家政策性银行取得授信额度,有效弥补重点项目资金缺口。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有效推进国有企业AA主体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增强国有企业市场化融资能力。
2.紧抓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回稳
(1)迅速响应,疫情防控有效有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采取“资金预拨、简化流程”等方式,全力保障我区疫情防控工作。拨付资金5776万元,用于隔离观察点征用、检测试剂及防控物资采购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能力提升等工作,并根据需求及时追加调拨资金,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良好的财力保障。同时,健全政府采购“绿色通道”,强化审批流程、放宽采购条件,确保应急物资及时到位。
(2)主动作为,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在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基础上,全力推动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复工复产,扶持企业渡过难关。拨付资金800万元,支持工业、商贸服务业企业增产增效和兑现稳岗稳工、节能技改奖励补助。落实国有资产经营用房租金减免政策,对承租国有资产经营性用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两个月租金共207万元,减轻疫情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影响。
(3)健全体系,应急保障凸显成效。拨付资金3891万元,支持区医院、灵川镇卫生院等医院建设,持续改善医疗机构硬件设施,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拨付资金12983万元,用于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价补助、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等项目,补齐应急物资储备短板,提升卫生防治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3.紧贴勤俭节约,盘活资产资金,财政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1)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有效落实。坚持精打细算,大力精简会议、差旅、培训等公务活动,严控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和执行资产配置标准,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提高资产配置科学性。持续强化经费管理,从严从紧核定“三公”经费预算。强化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评审141个项目共送审金额105348万元,审核金额100699万元,节约资金4649万元。提升政府采购管理水平,审核44个项目共申报采购金额6675万元,实际采购金额6276万元,节约资金399万元。
(2)存量资产资金盘活力度加大。完善“年初预算、调整预算和年终决算”定期清理存量资金机制,全面摸清财政存量资金底数,组织对闲置沉淀在各部门的存量资金进行专项清理,从资金性质、来源类型等分门列类进行处理,共收回结余结转资金3900万元,避免资金沉淀闲置。推动存量安置房公开处置工作,持续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成功拍卖安置房144套、商业店面23坎,成交金额23090万元。
(3)预算绩效管理模式逐步成型。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对新出台重大政策及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提升绩效目标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开展地方政府专项债务和政府性基金项目重点绩效评价,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将绩效结果与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对低效无效资金予以削减或取消,对沉淀资金予以收回并统筹安排,逐步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
4.紧扣民生福祉,兜牢“三保”底线,社会公共服务高效供给
(1)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拨付资金51400万元,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支持困难帮扶、计划生育和拥军优抚工作。多渠道筹集扶贫资金3363万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脱贫户住房修缮等重点扶贫项目,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保障能力。拨付资金1792万元,足额兑现储备粮保管经费、贷款利息及轮换差价补贴,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做好粮食储备工作。
(2)社会公共事业加快发展。拨付资金28075万元,支持泗华小学、九华学校等15所中小学及配套幼儿园开办建设。拨付资金11908万元,加大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力度。拨付资金7808万元,持续完善扶困助学机制,提高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拨付资金721万元,支持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站建设,协助办好莆田市第五届运动会,推动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3)城乡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拨付资金25378元,用于垃圾分类治理、城市环卫作业、污水管网建设和木兰溪流域生态治理,健全常态化生态环保资金投入机制。拨付资金5773万元,支持农村公路、过街人行天桥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等,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拨付资金8972万元,保障扫黑除恶、食品安全专项行动顺利开展,支持视频改建、高清视频探头等建设,提升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持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5.紧跟发展形势,创新管理体制,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
(1)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试点改革。全力推动省第一批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提前完成基础数据、支付流程、人员权限、单位网络环境等前期准备事项。率先在今年7月份上线全省第一批预算执行模块,落实系统切换期间人员工资、社保基金、紧急专项支出等经费保障工作,为全省预算管理执行模块全面上线积累宝贵经验。预算管理一体系统的建成,实现我区各项财政数据系统全覆盖,进一步提高财政运行情况分析的精确度。
(2)加快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步伐。按照“盘活资产、运转资本”的总体思路,对17家区属国有企业进行重组整合,形成以“三大集团”为主导的国有企业运营架构。完善国有企业国有资产、重大事项、薪酬管理和国有企业领导人管理等相关制度,规范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领导人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优化经济结构和畅通经济循环的战略作用。
(3)多形式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开展乡村振兴和疫情防控资金管理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从“制定计划、查前准备、充分监督、交换意见、复核审批、主卷归档”等六个方面规范财政监督每个环节程序,提高财政监督的综合成效。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建立健全直达资金日常管理和预警制度,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推进全区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改造指挥部和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强化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以外促内、以控促防、以查促管。
各位代表,在看到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受经济下行压力、大规模减税降费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重点企业税收持续减少,民生等刚性支出大幅增加,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坚决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有效作为,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提质升级。在此,恳请各位代表、委员多提宝贵意见建议,并对财政工作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2022年预算草案
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财政收支情况,2022年主要预算指标编列如下: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代编预算为375000万元,同比增长5.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000万元,同比增长5.5%。根据上下级预算管理体制测算,加上上下级财政体制结算净收入、收回部分上年结转资金、调入稳定调节基金等,预计全区总财力272782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272782万元。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全区安排“三保”支出177831万元,其中:保工资78026万元,保运转11896万元,保基本民生87909万元。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算为31500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26000万元。根据上下级预算管理体制测算,加上收回部分上年结转资金、调入稳定调节基金等,预计区本级预算内总财力264082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264082万元。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9011万元,加上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收入26432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50000万元,收入合计423331万元。相应安排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23331万元。
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80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280万元。
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35084万元,增长19.1%;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31724万元,增长2%。
为圆满完成2022年预算任务,全区财政部门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开源节流,进一步增强财政“平衡力”,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1.加强财源培植,依法组织收入。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对税收走势的影响,深入开展税源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突出开放招商,强化项目带动,合理定位招商引资项目规划,想方设法培育新增长点。强化优惠政策兑现力度,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类税费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加快传统工业向创新型工业转变,扶持奖励规上和限上企业升级改造、扩大生产,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2.争取政策扶持,盘活存量资金。主动对接上级有关部门,用活用好各类政策,保障工业、交通、文化、教育、农林水、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支出。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跟进债券项目申报,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健全定期清理存量资金机制,运用动态监控系统,建立“对账+清理”管理机制,盘活各领域“沉睡”财政资金,增加资金有效供给,减轻财政预算支出压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3.注重精打细算,优化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厉行节约”的思想,严禁铺张浪费行为,严把支出关口,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从严从紧编制2022年部门预算。坚持以收定支、量力而行原则,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严控一般性支出,大力压减非刚性、非急需项目支出,消减低效无效支出。区级部门新增的预算支出,全部通过调整支出结构的方式统筹资金予以安排,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二)坚持加大投入,进一步增强兜底“保障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安排资金8182万元,用于落实农村环卫设备、环卫作业、垃圾清运及焚烧等经费补助,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排资金3930万元,推进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大力支持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安排资金827万元,用于保障农村公路养护和安保工程等支出。安排资金313万元,支持乡村振兴试点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2.支持健康城厢建设。安排资金10859万元,支持区医院应急救治及传染病防治大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镇村卫生所建设,加大基层卫生机构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安排资金2577万元,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升核酸检测、隔离转运、消毒消杀、物资保障和流调溯源能力,健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夯实全民健康基石。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均衡发展。安排资金10800万元,推进九华学校、莆田第五中学分校、霞林学校和莆田科技学校扩容提质。安排资金600万元,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安排资金146万元,健全文化体育队伍,丰富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构建区、镇、村三级文化体育阵地框架。
(三)坚持底线思维,进一步增强政府“免疫力”,持续筑牢安全防线
1.加强国有资产统筹管理。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集团财务、审计、民主监督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开展“清产核资、建档建库、分类管理”等工作,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加大国有资产出售出租力度,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善国有企业审计制度,实现企业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全覆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强化债务风险防范能力。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与有效防控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政府债务分类管理和规模控制。强化政府债券资金管理和监督,严格规范债券资金投向,新增债务资金全部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加强债务风险预警、评估和动态监控,将政府债务资金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确保按期还本付息,逐年化解政府隐性债务,确保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取得实效。
3.创新财政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履行好财政监督职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资金的拨付程序、去向和使用实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做到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由注重财政资金合法合规性向注重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结果绩效转变,建立健全财政绩效监督机制,做到合规监督和绩效监督相结合。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分配相挂钩,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评价结果有应用、绩效缺失有措施、监督机制有创新。
(四)坚持目标引导,进一步增强政策“协同力”,健全现代财政制度
1.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坚持量入为出原则,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合理确定支出预算规模,调整完善相关重点支出的预算编制程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安排举借债务与经济逆周期调节相适应,将政府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预留应对经济周期变化的政策空间。将项目预算全生命周期内对财政支出的影响纳入中期财政规划,强化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
2.加强国有企业融资管理。按照“量力而行、明确责任、防范风险”的原则,从严审核国有企业项目融资,实现项目融资最优方案,科学合理筹集资金。严格要求国有企业执行审定的年度融资计划和资金计划,不得无故调整年度计划。强化国有企业融资事项实时跟踪,健全还本付息机制,对融资情况、结存资金和银行账户进行紧逼式、全过程监管,促进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提升财政投资评审水平。严格执行财政投资评审复核制度,进一步严把审核关口,优化评审工作流程,缩短评审办结时限,保障财政资金更为合理、规范、高效运行。定期组织评审人员业务培训,针对重点项目和薄弱环节进行再提升,进一步提高评审业务水平。健全财政性资金投(融)资项目对外委托评审机构备选库,强化中介助审机构管理,促进社会中介机构的优胜劣汰,提升财政投资评审质量。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同时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扎实做好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为建设“山水格局、人文宜居”新城厢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