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城厢区“十二五”环境卫生管理专项规划

来源:莆田城厢区人民政府 时间:2011-12-09 10:22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2007—2011年,我区城市管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及城管委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共建清洁城厢,共享文明城市”为主题,紧紧围绕“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打造核心区、实现新跨越”的总体部署,牢牢抓住各类检查考评等契机,坚持强化领导,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扎实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水平,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2006—2008年度全省第二届文明城区创建中,我区获得了全市唯一一家省级“文明城区”荣誉称号,实现了我市“文明城区”创建历史零的突破,并连续六年获得市级文明单位;同时在省第十五届环卫工人节上,我区环卫处作为全市各县区唯一一家“福建省环卫工作先进集体”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改革环卫体制,提高保洁质量

  (一)实行环卫作业市场化。2007年在全市率先进行环卫作业网上公开招投标,体制改革后,引进了扫路王、电瓶“扫路车”、吊桶车等机械设备,实现机械化零的突破。2011年,我区进行新一轮环卫招投标,并于6月1日正式完成交接,提高了全区机械作业率,实现我区清扫机械化率达40%以上。

  (二)扩大环卫市场化作业面积。目前,全区的环卫作业市场化面积达379多万平方米,把东园路、城港大道、南湖路、荔园路两侧安置区等部分新建道路及凤凰山景观带、公共绿地环卫作业推向市场由环卫公司进行运作,较2010年新增28万平方米,居全市之首。同时,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以上,位居全市之首。

  二、健全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一)建立城市管理专职机构。2008年,区编委会批准成立了莆田市城厢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确定了人员编制、车辆配备、办公经费等方面予以倾斜性保障,在全市率先建立一个精干的城市管理专职机构,负责全区城市管理的组织、协调、督查、考评等工作。

  (二)规范垃圾处理费征管用。从2008年起,区政府根据区情实际,在每年年初制定下发各年度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任务相关文件,从收费票据的领取、管理、开具、征收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出台了向街(居)倾斜的相关优惠政策。

  (三)出台一系列长效管理制度。制定出台《城厢区城市管理红绿旗检查考评工作方案》,明确了城市管理红绿旗检查考评的责任对象、内容范围、标准依据、采取方式和奖惩措施,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和职能部门职责,不断提高街(居)基层责任单位的城市管理工作积极性,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健全日常督导考评机制。建立区职能部门科级领导、干部挂钩基层责任单位督导环卫机制,实行区文明办、城监大队、城管办、环卫处等各一名科级领导分别挂钩三个街道和华林经济开发区的日常城市管理工作,成立由12名干部组成的城市管理督查队,分两个片区,每日进行四次督查,确保城市管理工作各阶段重点难点问题责任明确、整改落实。

  (五)强化投诉反馈力度。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设立征求意见箱等形式广泛搜集问题和意见,加强对“12319”热线、今日视线、湄洲日报、莆田晚报等媒体曝光、市区反映、人大政协提案建议、市民投诉问题的整改力度,确保所有举报投诉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复。

  三、开展专项整治,优化市容环境

  (一)探索小区封闭式试点工作。2009年,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开展封闭式小区试点建设管理实施意见》,制定了霞林沟头湾小区安全卫生封闭式管理方案,推进沟头湾小区封闭式先行试点建设管理,开展了综合治理,强化小区物业管理职能,营造了干净、整洁、优美的小区环境。

  (二)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针对重大活动、整治日及节假日周边交通秩序、环境卫生、乱摆摊设点等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项的市容市貌整治,确保节会活动期间交通顺畅,市容整洁,展示了中心城区新形象新面貌。

  (三)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各时期重大节会活动的工作要求,适时建立启动应急预案,对重大节会活动所涉及的重要场所、来宾入住酒店周边路段等实行区、街、居三级干部在重点时间段内值班督导,环卫公司清洁工重要部位定人定岗24小时保洁,为重大节会活动提供干净、整洁、优美的城市市容环境。

  (四)强化建筑垃圾清理。每月约投入1万元,专门委托一家垃圾清运公司,雇佣2部农用车专用于城区大堆及大件破旧家具等无主建筑垃圾、杂物清理工作,做到发现一处立即清理一处。同时,结合重大节会活动、市民反映、市里通报等增加清理次数,尽可能地做到日产日清,确保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四、配套环卫设施,强化环境质量

  (一)推进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点建设。主动协调配合市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环卫处等职能部门在荔园路南侧屿上、下黄垃圾中转站选址建设工作,现已完成建设,并开始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新建、改造垃圾转运站5座,垃圾收集点38个,垃圾屋30座,有效地解决了环卫垃圾清运压力。

  (二)强化环卫果皮箱配置。截至2011年底,我区已设置大垃圾塑料桶200只,绿皮果皮箱400个,单体、双体果皮箱1300个。并进行日常督查,通过及时购置维修,进一步美化了市容市貌。

  (三)着力推进公厕建设。2010年,我区把公厕建设设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改造9座公厕。截至目前全区新建、改造26座公厕,购置了3部移动公厕,解决了为卫生状况差、上厕所难等问题。

  五、宣传城市管理,增强卫生意识

  (一)开授城市管理讲座。2009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开授城市管理专题讲座,为区、街挂钩干部和15 个社区书记、主任约60人作了两场题为“持续创建文明城区,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专题讲座,开拓参会干部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城市管理和责任意识。

  (二)制发城管工作手册。在全市率先制作了350份“门前三包”协管员工作手册。同时,组织对门前三包协管员岗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协管员劝导操作能力,进一步强化宣传工作。

  (三)发挥媒体宣传作用。通过《福建日报》、《湄洲日报》、《莆田晚报》、《城管简报》、《城厢要讯》、《今日城厢》、今日视线、纠风在线以及公示栏、曝光台、12319热线等各种载体媒体宣传作用,及时跟踪城市管理工作动态,曝光不文明不卫生行为,据不完全统计,市区各类媒体宣传我区城市管理工作报道45则,印制《城管简报》68期,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管理宣传工作。

  2012—2016年工作计划

  2012—2016年,我区城市管理工作将在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区“十二五”计划,进一步加强管理,细化工作任务,强化措施,着力整改,为中心城区核心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洁净、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主要将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抓新一轮环卫作业管理。积极学习吸纳其它兄弟城市环卫作业的成功经验做法,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善城镇环卫工人工作生活条件促进环卫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意见>》(闽政办〔2010〕255号)文件精神,同时结合我区环卫实际,制定促进环卫工作健康发展的方案,并积极主动向市有关部门提出合理性建议意见,持续开展好新一轮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

  (二)推进野广告清理市场化运作。积极协调市区相关部门落实野广告清理经费预算,并参照石狮等其它兄弟城市做法,把野广告清理工作进行公开招投标,由专业公司配备专门工具规范清洗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区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协调配合各执法职能部门,加大对乱张贴“办假证”、“私刻公章”等违反城市管理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全力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积极争取市区财政部门对“门前三包”协管员经费的预算补助,通过公开招聘,对我区城市形象影响比较大的主次干道合理配置“门前三包”协管员,有效地抓好“门前三包”制度落实,逐步形成“人人关心城市发展,人人投身城市管理”的良好局面,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四)推进环卫设施建设管理。协调市有关部门把环卫设施统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对已规划的垃圾中转站尽力维护规划的权威,加大执法力度,尽快落实建设;对旧片区改造未规划的,一定见缝插针地进行规划配套建设到位,并尽快规划建设建筑垃圾处置场,以缓解垃圾收集转运压力,推进环卫事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同时,推进城市公厕日常管理市场化运作。

  (五)持续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识。一是继续开辟载体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市民卫生、环境和社会公德意识,增强市民参与管理的主动性;二是通过平面立体公益性广告、建筑围挡、印发宣传手册(简单明了条款式的)、网络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三是通过公示栏、曝光台、12319热线、新闻媒体等形式,确保做到电视有图像、报纸有报道、广播有声音,对违规人员进行警示和告诫,强化市民的监督意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