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国内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给城厢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把握机遇,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俯下身子抓产业 一心一意谋发展”,以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国家战略实施为引领,重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品质提升,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对于夯实“山水格局、人文宜居”新城厢建设基础,提升莆田中心城区能级,在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福建篇章中作出更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是指导城厢区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城厢区编制和实施产业发展政策和计划的基本依据。规划范围为城厢区行政范围,包括陆域和海域。规划期2022-2026年,展望至2035年。
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莆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适应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融入全省“四个更大”、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大局,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以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国家战略实施为引领,围绕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构建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牵引、产城人溪融合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产业提质升级,打造成为创新发展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先进制造业增长极、产城人溪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建成“山水格局、人文宜居”新城厢,在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福建篇章中走前列当先锋。
2.发展定位
创新发展引领区。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创新服务体系,全面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打造引领支撑全市产业创新发展的创新型城区。
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紧抓服务业兴区不动摇,大力开展“服务业提质扩容”专项行动,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6+4”业态,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品质提升,建设莆田现代服务业核心区,打造福州都市圈现代服务业重要集聚区。
先进制造业增长极。以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个性化为方向,加快鞋服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和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打造莆田先进制造业增长极。
产城人溪融合发展示范区。把握木兰溪综合治理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以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为牵引,以城促产,以产兴城,推进产、城、溪融合共进,形成可借鉴推广的案例和经验,打造产城溪融合发展示范区。
3.发展目标
到2026年,全区形成“一溪引领、三带集聚、多点突破”的全域一体、内外联动、产城人溪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牵引、产城人溪融合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城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心城区引领支撑能级提升,力争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行列。
城厢区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
类别
|
指标
|
单位
|
2021年
|
2026年目标值
|
|
经济发展
|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
|
%
|
7.5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627.8
|
850
|
|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
亿元
|
461.31
|
750
|
|
财政总收入年均增幅
|
%
|
6
|
|
结构优化
|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
|
60.8
|
70
|
|
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
|
亿元
|
27.06
|
30
|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
%
|
18
|
28
|
|
创新引领
|
研究及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
|
1.91
|
2.0
|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
家
|
43
|
80
|
|
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
家
|
9
|
20
|
|
省级众创空间
|
家
|
3
|
5
|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数拥有量
|
件
|
1.59
|
2.24
|
|
产业生态
|
市场主体数量
|
万户
|
13
|
21
|
|
省级龙头企业
|
家
|
10
|
15
|
|
上市企业
|
家
|
0
|
2
|
|
每年引进超亿元投资项目
|
个
|
23
|
30
|
三、发展重点
1.加速现代服务业集聚提升
抢抓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发展新机遇,聚焦现代服务业“6+4”业态,集聚发展电子商务、楼宇总部、商贸流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高端服务,提升发展现代物流和旅游康养,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质量和效益,打造莆田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福州都市圈现代服务业重要集聚区。到202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0%、占全市比重30%以上。
2.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链群化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转型提升鞋服产业、食品加工、工艺美术,培育发展新型功能材料等产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打造先进制造业增长极。到2026年,规上工业产值超7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8%以上。
3.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积极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态、文化、旅游和社会功能,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畜禽、水产、特色经济林等现代高效农业,建设以特色农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区;培育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仓储冷库,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提升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打造生态休闲农业特色区;积极发展科技农业、集约农业、数字农业、创意农业、共享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深度推动农业多功能、数字化发展,着力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4.“四经”赋能产业融合发展
把握省市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战略机遇,强化数字赋能、挖掘绿色潜能、增添蓝色动能、拓展文旅功能,探索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数字+”产业、“海洋+”产业、“文旅+”产业、“绿色+”产业,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培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新兴增长点。
四、产业布局
外部空间拓展与内部布局优化双向发力,重塑产业发展空间,打造“一溪引领、三带集聚、多点突破”的全域一体、内外联动、产城人溪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1.联动外部发展空间
对接“两圈一带一轴”,联动市域其他县区,发挥福建中部发展轴龙头中心城区的独特区位和通道优势,优化外部经济地理,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区域竞争力。
2.优化内部空间布局
一溪引领:以木兰溪为发展主轴,布局发展电子信息、楼宇总部、高端服务、文化产业等产业,拓展提升城市文化、商务、金融、科技、教育、商贸中心功能,促进产城人溪融合发展,引领带动城厢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带集聚:城区服务业集聚带、滨海工业示范带、山区提升发展带。
多点突破:围绕制造业、服务业发展需求,依托工业园区、楼宇商圈等重点产业空间布局相关产业。
3.重点产业空间布局
围绕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发展重点,对工业园区、主要楼宇、重点商圈、现代农业园区等重点产业空间进行布局导引。
五、重点行动
1.实施创新引领行动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实施“链长制”行动
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聚焦产业链高端、缺失环节,强化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健全项目全链条管理机制,发挥有效投资最大效应,加快形成链群发展态势。
3.实施主体培育行动
培优扶强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中小企业队伍,扩容提质个体工商户,加快形成市场主体梯度,推动市场主体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4.实施空间承载力提升行动
坚持产城融合,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扩大建设用地增量,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再造提升服务业空间,扩大多措并举拓展产业空间,提升载体空间利用效能,提升产业空间承载力。
5.实施资本赋能行动
瞄准实体经济、创业创新、转型升级等关键领域,集中政策资源,推动企业股改上市,建立全生命周期产业基金,强化资本赋能,做强产业链、做深价值链,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6.实施人才引培行动
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突出“产才融合”发展,完善人才引进顶层设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建强产业匹配人才队伍,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加速实现人才集聚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7.实施品牌塑造行动
持续推进质量提升,加强自主品牌创建,综合发挥质量提升、品牌提效、标准提档的组合效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8.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
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健全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开放包容人文环境,打造更加公平、更加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投资兴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六、其他
解读单位:城厢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2022年12月
联系电话:0594-2827513